發新話題
打印

普洱專家的省思

引用:
原帖由 冷水舖 於 2009-7-28 02:01 發表 tea,t4u% a$ ^$ r8 S& j% O* I( [
tea for you1 y: Y( e+ W% C2 c% R# o; `9 j- h
輕入倉的茶有時勝過純乾倉的茶很多!(這句話有爭議)
5 C8 s/ ^0 U; r) G) @( k3 S3 h% _tea,t4u請問:前輩是用不同級數茶種作依據,還是同一片茶為標準Tea For You 茶藝論壇3 c9 ^5 e, Y  P3 E9 z- Q' M
重量級的茶與輕量級的茶>級數差太多!怎麼比?www.t4u.com.tw; A: H, r9 B  d0 P/ A6 R
如果用同樣一片茶來評論>>輕入倉與純乾倉孰優?孰劣?tea,t4u+ j1 @* H) W+ {- |
所有 ...
tea,t4u7 ^/ `  f+ x5 `0 b. q$ }* K7 q9 _
tea for you8 m' |% Z3 \( Y0 x
請問這位大大,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R& d/ @% X* G6 a( B2 m* k8 k

" C( a: x- K5 D1 h% }4 Q: ?- etea,t4u可是,如何找兩片超過20年的老茶,一片確認是純乾倉,一片確認是入過倉來加以比對?
1 \% A9 p0 k- l- Itea for you又,如何確定純乾倉的老茶真的是「乾爽、不潮、不悶、無雜味的環境」放出來的?tea,t4u  l" `, m, H9 c) S7 M( G
是上手說的?您品飲出來的?還是您自己長期參與香港倉儲過程?tea,t4u" Q# {2 y& W. v% R2 T7 p8 z
www.t4u.com.tw! o  W' i) i- l1 S: E* v  ?9 h4 m
小弟聽過人家講過,一個茶倉這麼大,隨著位置不同,存放情況也會有變化。tea for you- u  X$ U. ]$ P; \
那如何確認您手中的老茶,真的就是您所謂沒有入過倉的,而不是在濕倉中放的比較好的?www.t4u.com.tw1 ^7 I- O- p, M+ u' k8 `$ Y
tea,t4u) E7 Q" m3 N- k6 L" z" p/ k
如果您所謂的純乾倉也只是在濕倉中比較不濕的那一塊(不是最底層的那一塊,而是夾在中間的那一塊),
# j0 |/ V! j2 }: k$ s% y4 O, j/ XTea For You 茶藝論壇是否可以證明說,在「不乾爽、又潮、又悶、有雜味的環境」(就是濕倉啦)存放出來但影響較小的茶,
2 a& Y! \1 `0 n6 o; E9 z! v- Ktea,t4u等同於「乾爽、不潮、不悶、無雜味的環境」(就是乾倉啦)放出來的茶?tea,t4u+ Z* ~6 D5 L7 d+ `" K
反過來問,您又如何確認說,在「乾爽、不潮、不悶、無雜味的環境」放出來的茶,www.t4u.com.tw& t% g! _; k+ z7 L) ^
放久之後,味道就會變成和「不乾爽、又潮、又悶、有雜味的環境」存放出來但影響較小的茶,一樣呢?tea,t4u/ z8 G' B6 I4 }* K. t% e
tea,t4u, o9 i/ s. e5 m( x2 o! e) ^
那...您的「純乾倉」理論還會有立基點嗎?
8 X1 Q  F) h% ^www.t4u.com.tw
8 k5 N* @4 `8 e* D; N5 _$ L- m您既然提到烏大的黃印,www.t4u.com.tw% v, X! Z' L( D
那小弟也提一個烏大提出來的「天龍八部」的第一部,認真配方7542Tea For You 茶藝論壇1 n* O3 Y! C8 l3 @& V7 {
那麼乾的東西,也是一堆入倉後夾在中間的那少數幾片,Tea For You 茶藝論壇5 o" }' _! g  o- E! B
是不是能夠喝到這種東西就說,這個就是純乾倉出來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冷水舖 於 2009-7-29 00:58 發表
8 {/ l- o! Y) H1 B0 P1 Z* htea,t4u
" K3 t& H" ^5 a$ U) Zwww.t4u.com.twsleeppig兄好:
* n$ Y- w% y- Wwww.t4u.com.tw看完兄的回覆,小弟真的不清楚兄想要表達什麼?www.t4u.com.tw; [" R7 f3 d+ X: h$ s! D0 }
下港人兄想要表達的意思,有清楚的說明,只是品飲上口感的喜好程度4 o& D- t: Z6 f0 q1 V( X
請問兄表達的意見是指還是?6 p: n- N0 z5 c
一個簡單的話題,不需要玩一堆文字遊戲,而且前後不 ...
! D9 v; D7 F& K  ~2 s9 x2 b, Gwww.t4u.com.twtea,t4u6 o2 x. d0 ~' m" K! ?, |, B
好吧,tea for you7 g$ n- C- x4 {9 S# x
簡單地講就是,
# a# e; h* |4 g' l$ J3 mtea,t4u您所謂純乾倉的老茶,怎麼證明真的是乾倉的?3 x& ]! o. Y! ~9 s
您也說了,一個茶倉這麼大,放的位置會影響到他的存放狀況,
. K, I, U3 |3 V' L您怎麼證明,您所謂的純乾倉不是從濕倉裡面出來,但卻是存放情況比較好的(不是壓箱底的貨料)?
# c# u9 \' v0 q/ q* f- xwww.t4u.com.tw
$ M1 e3 e% o0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又怎麼證明,您喝到的所謂「純乾倉」的老茶,不是因為經過濕倉但因存放良好,才有這種您喝到的味道?tea for you9 i3 V& a: J; |: V: k( d
(所以,還是得要入過濕度高的倉,但是倉儲良好,這是必要條件)
6 o! |( K& J; a/ n2 h換言之,您怎麼證明,用純乾倉存放真的會放出您喝到的這種老茶味道
3 P# p, M' S$ L1 tTea For You 茶藝論壇7 a; O3 o# F- q5 b/ w. {. E
小弟要表達:
- Y. n8 j0 A3 N( c/ F4 _4 d3 Wwww.t4u.com.tw是否您喝到純乾倉的茶,正是一堆入倉茶中的特例--少數存放良好的,tea for you% W/ k7 Q  E) O1 g) B# ?
然後就認定那是乾倉存放的。tea,t4u. G5 w+ n* p( G3 s# H7 j
或者可能您喝到一堆存放不良的入倉茶,但突然收到好幾片頂級存放的入倉茶,www.t4u.com.tw3 K, N. |8 d: k& N2 ]! r1 j
就認定這是乾倉存放的結果。
* ]3 E- l4 L  Y) i9 T3 w& rtea,t4u(這種以果推因的「演繹法」,結果就是「喝著濕倉反濕倉」,烏大也寫過幾篇文章評述過這個現象。)
6 Z; a5 e! i: q& ^" s! j, k: x  {接著再說,2000年以後的茶,只要都是乾倉存放,就會有老茶的味道,甚至比老茶更好。www.t4u.com.tw. {, v5 d; s, e& U' g6 r6 f  A" J
這樣真的是正確的推論嗎?tea for you/ x0 t: P5 z" I2 W

9 D' J; ]6 w, P3 U+ G此外,您說那個實驗,也不是入倉實驗啊(客廳或泡茶區就是港倉環境)?
( g6 y5 R0 F, Ftea,t4u要就模擬一個港倉環境和一個所謂自然倉做對照,然後把同一餅茶拆成兩塊,
# B" ^9 h/ I+ r6 k7 htea,t4u分別存放之後再看結果,這樣才行吧?www.t4u.com.tw! p( `1 s5 y0 a- {/ ~. M
tea,t4u5 q% k! S% O# `6 d4 ?: p# `, G
最後,您所謂的「共識問題」,是不是共識還有待討論。
2 c4 q! f2 P% p& {6 f  `起碼,烏大的文章裡面早就在談港倉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了。tea,t4u1 A! z! P4 J5 L% O
而您最常提到的普洱壺藝,第29期,為什麼要搞個特輯、弄好幾篇專訪(其實都是同一位寫手寫的),高調採訪港倉倉儲?tea,t4u9 [( D+ f3 A7 H9 L0 S1 @
港倉倉儲不是濕倉嗎?還有人特意加濕,用力加濕ㄟ?
1 S. e8 E( u. u+ `/ _& G8 ktea,t4u為何近來一反過去的立場,開始推廣港倉了?為什麼?tea,t4u7 K! B5 N' V$ _$ n2 K- ^
(很想寫一篇文章來推論背後的經濟理由)
( E1 m. f: N4 s" ]tea,t4u- s3 B+ c' B% Y% Q/ z
所謂的純乾倉,真的就是純乾倉的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