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清末民初普品紫砂壺 [打印本頁]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5 04:06     標題: 清末民初普品紫砂壺

來幾把自藏的普品~非名家.也不甚精工.但~就是有味~~與諸位師友同賞!隨評!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1-2-25 11:05

當時是普品 ...
現在是藏品 . 稀少的到代老壺 .

如果說 早期普品其價可比名家壺 ...
那 . 我心中一直有個疑惑 ?為什麼清末民初更稀少大器的壺 . 常常價不比早期壺呢 ?
是那一種被輕忽了或另一種被高估了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2-25 12:07

价不如早前壶,我觉得跟泥料有关。不精的话,年份就算多久远,它的价格也不见得很高。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1-2-25 12:14

當時是普品 ...
現在是藏品 . 稀少的到代老壺 .

如果說 早期普品其價可比名家壺 ...
那 . 我心中一直有個 ...
lin146 發表於 2011-2-25 11:05



    一個方向提供您想想看
---有幾片號級茶的價格比紅印還貴的?
作者: 醉翁之意    時間: 2011-2-25 12:47

老件..........
當時期的商品壺現已稀少...
珍藏....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1-2-25 23:28

好東西,欣賞了~
作者: lht3489s    時間: 2011-2-25 23:48

欣賞老東西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37

當時是普品 ...
現在是藏品 . 稀少的到代老壺 .

如果說 早期普品其價可比名家壺 ...
那 . 我心中一直有個 ...
lin146 發表於 2011-2-25 11:05



    林兄~~感謝賞帖! 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喜歡漂亮.精工.另外~紅比紫討喜啦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40

价不如早前壶,我觉得跟泥料有关。不精的话,年份就算多久远,它的价格也不见得很高。 ...
开心一刻 發表於 2011-2-25 12:07



    謝兄賞帖與分享高見!可否請教兄~泥料精與不精.如何界定?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41

一個方向提供您想想看
---有幾片號級茶的價格比紅印還貴的?
ulumochi 發表於 2011-2-25 12:14



    感謝烏兄賞帖!分享高見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45

老件..........
當時期的商品壺現已稀少...
珍藏....
醉翁之意 發表於 2011-2-25 12:47



    謝兄賞帖!尋常貨.難入行家法眼!兄過譽了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48

好東西,欣賞了~
下港人 發表於 2011-2-25 23:28



    謝下港大撥冗賞帖 未知兄何時得閒來喝杯粗茶?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6 14:49

欣賞老東西
lht3489s 發表於 2011-2-25 23:48



    謝兄賞帖與美評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1-2-26 15:44

謝下港大撥冗賞帖 未知兄何時得閒來喝杯粗茶?
惜福緣 發表於 2011-2-26 14:48

OK,OK,過陣子比較有空時,咱們電話連絡~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2-26 22:15

回復 9# 惜福緣


    我们知道,紫砂的泥料并不是一开采出来就可以用的,而是要经过提炼、淘洗、过筛等诸多任务,因此一块好的泥料其质地、颜色必定很均匀,体现在成品上则是颗粒匀称,颜色纯正无杂质。提炼、淘洗是保证颜色纯正的前提,提炼前先要经过粉碎,经过提炼淘洗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等杂质。铁质在烧成后成为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在壶身上出现黑点;石灰岩在烧成后成为石灰,在壶身上出现白点,而且遇水膨胀,造成壶体的小块剥落,俗称“爆子”,严重影响茶壶的质量,可恶的是这种现象买的时候有的不易察觉,回家一泡茶慢慢胀开,常令人懊恼莫及;玄武岩等杂质由于其收缩率、颜色等不同而在成品上出现杂点、不规则的颗粒等。没经过提炼或者粗炼的紫砂泥,颜色脏唏唏的充满杂质毛刺的一定不是好泥。养后容易包浆、上润,看起来如玉质感,抚摸起来如肌肤感,就是好泥。个人见解,如有不对,希望各位兄长批评。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2-27 04:14

回復  惜福緣


    我们知道,紫砂的泥料并不是一开采出来就可以用的,而是要经过提炼、淘洗、过筛等诸多 ...
开心一刻 發表於 2011-2-26 22:15



    感謝開心兄熱切精細的分享泥料煉製程序! 那~~請教看法!依兄之言與邏輯.是否等同胎土綿密比沙感優??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2-27 23:59

回復 16# 惜福緣


    兄好,胎土綿密和沙感问题,其实就是现在说的目数问题。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至于目数低好还是高好,弟也有兴趣去研究研究。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1-2-28 01:36

回復 17# 开心一刻


空氣散熱快 土保溫好
泥的顆粒大小與保溫有一定關係
泥的顆粒大 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空隙也大 散熱快
泥的顆粒小 土自然緊密 保溫佳

這是一種"粗觀" 大慨的看法
泥的特質與沙的特質還須交互衡量方可下斷論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2-28 15:29

回復 18# 小不


    多谢小不兄的提示哦,我现在发现泥和砂是有区别的,正在学习中。紫砂壶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1 13:49

回復  惜福緣


    兄好,胎土綿密和沙感问题,其实就是现在说的目数问题。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 ...
开心一刻 發表於 2011-2-27 23:59



    兄何妨談談自己的看法跟體驗!再謝熱切關注賞評~~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1 13:52

回復  开心一刻


空氣散熱快 土保溫好
泥的顆粒大小與保溫有一定關係
泥的顆粒大 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空隙也 ...
小不 發表於 2011-2-28 01:36



    泥中有砂.砂中有泥.始可竟全成器~~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3-2 00:03

回復 20# 惜福緣


    惜福缘兄好,紫砂泥粗颗粒与细颗粒的接触表面积相比,越粗接触面积越小,相反则越大,尤其是在烧成中的显示出的反应差别也是非常大的!一般规定的紫砂泥料目数,都会在20-80目乃至100目之间,如果再高的目数不仅仅是对成型问题,对烧成也会有影响!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既泥料细腻又可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泥料目数55~60目,细腻而有质感,包浆泡茶易上手,因紫砂泥料的特异性质,成器后其内部往往成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烧成器后吸水率约百之3~百分之5左右,其烧成后所含的石英、云母、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结晶相多而玻相少,使得紫砂器有极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不挂釉而表面光洁似玉,具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实用性能优异,泡茶决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只发生相宜的物理反应(如蕴茶香)。现代机器制泥的约0.15mm约100~120目数的练泥工艺实非紫砂工艺之福,而从实用角度来看成器后的紫砂器如气孔率和吸水率过低如吸水率低于百分之一,则应该呈现的紫砂特性如蕴茶香等就不能充分发挥(当然非茶用除外)。紫砂泥料的目数的大小直接影响成器后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紫砂泥团粒的尺寸过大则烧制时型变率高成器率低,紫砂泥团粒的尺寸过小则可塑型低甚至生胚难以制作简单判断烧结情况。

结合以上,胎土砂感的紫砂壶比胎土綿密的紫砂壶好。不过,到时候要对比一下才行,呵~~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2 00:59

回復  惜福緣


    惜福缘兄好,紫砂泥粗颗粒与细颗粒的接触表面积相比,越粗接触面积越小,相反则越大, ...
开心一刻 發表於 2011-3-2 00:03



    謝兄見解分享!所以說古人經驗累積而成的智慧還是有其優點非現今科技化可以比擬!自然.按部就班的卡好~~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1-3-2 02:20

回復  开心一刻


空氣散熱快 土保溫好
泥的顆粒大小與保溫有一定關係
泥的顆粒大 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空隙也大 散熱快
泥的顆粒小 土自然緊密 保溫佳


這是一種"粗觀" 大慨的看法
泥的特質與沙的特質還須交互衡量方可下斷論  ...
小不 發表於 2011-2-28 01:36



   
有點不認同
根據常理,空氣有極佳的隔熱效果(羽毛衣會保暖是因為羽毛含有很多的空氣)
所以我認為顆粒大而粗的紫砂反而保溫效果會更好些

朱泥胎質細嫩,只能產生比較好的逼溫效果,卻不見得有持久的保溫效果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2 03:38

有點不認同
根據常理,空氣有極佳的隔熱效果(羽毛衣會保暖是因為羽毛含有很多的空氣)
所以我認為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3-2 02:20



   烏大好!弟之管見.隔熱保溫.胎之厚薄也有極大差異喲!與顆粒大小之間隙(空氣)因果小些!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1-3-2 11:08

烏大好!弟之管見.隔熱保溫.胎之厚薄也有極大差異喲!與顆粒大小之間隙(空氣)因果小些! ...
惜福緣 發表於 2011-3-2 03:38


是的
討論事情本來就應該只改變一項可變數(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這樣討論起來才有意義
所以我上一帖說的是---當兩把茶壺的形狀/大小/厚薄/窯溫..等因素都不變的狀況下
材質綿密緊實的茶壺散熱會比較快,但是逼溫效果會比較好(容易衝上高溫)(溫度上的快也下的快)
質地比較鬆的茶壺相反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1-3-2 11:13

烏大好!弟之管見.隔熱保溫.胎之厚薄也有極大差異喲!與顆粒大小之間隙(空氣)因果小些! ...
惜福緣 發表於 2011-3-2 03:38



   
茶壺的厚薄影響因素當然佔最大
薄胎加溫快,散溫也快
厚胎的加溫慢,散溫也慢

所以泡高山茶要找比較薄胎的,可以迅速衝高溫,散溫快也能避免造成悶茶的缺點
泡普洱老茶要找比較厚胎的,一旦溫度上去後不容易下來,續航力足可以有效逼出茶質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1-3-2 11:16

個人經驗不同 看法不同 有時一些事很難說
小不分享的僅是個人觀察 烏大與惜福大自然也有自己的經驗論
作者: jerry888    時間: 2011-3-2 12:02

好文,進來學習...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2 20:37

是的
討論事情本來就應該只改變一項可變數(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這樣討論起來才有意義
所以我上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3-2 11:08



    烏大~如是同級(如上規範).去比較之!弟也表贊同!但燒結狀況也會有差哦~~對流效應!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2 20:39

個人經驗不同 看法不同 有時一些事很難說
小不分享的僅是個人觀察 烏大與惜福大自然也有自己的經驗論 :hand ...
小不 發表於 2011-3-2 11:16



    感謝兄熱切持續分享心得!
作者: 惜福緣    時間: 2011-3-2 20:41

回復 29# jerry888


    共同學習與探討!兄也可自在分享呀~~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