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喝茶賞壺老茶集 [打印本頁]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1:35     標題: 喝茶賞壺老茶集

今天雖然要補上班,但是公司因稼動率不高,所以全公司放假,後學就趁今天跟沙鷗兄再來一趟老茶之旅
第一泡:民國72年冬永隆凍頂烏龍
[attach]84465[/attach]
[attach]84467[/attach]清透油亮的茶湯
[attach]84466[/attach]凍頂的香
[attach]84468[/attach]充滿活力的葉底
一開始就以這泡茶開場,真不知下去要如何喝!
此茶的香有陳阿翹的影子,入口的滑順度及迴盪在口中的香氣,讓人沉浸在凍頂老茶的世界!
茶湯滑過喉嚨後所引起的韻,迴旋入鼻腔中,讓人感動久久不能自己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1:41

第二泡:民國66年康清雲凍頂茶
[attach]84469[/attach]此茶發酵度較高
[attach]84470[/attach]
[attach]84471[/attach]油亮的茶湯上飄著薄霧
此茶與前一泡迥然不同,入口的第一印象是滑順度及細緻度遠勝前泡,他沒有第一泡的香但是卻是老味四溢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1:55

茶喝至這裡,主人拿出一包珍藏品
[attach]84473[/attach]新芳春督辦
[attach]84474[/attach][attach]84475[/attach]製茶教師王玉慶
王玉慶為南港四大製茶名師之一
依據日據時期「內湖庄庄勢一覽」記載,南港茶葉最興盛時期有四家大型的茶葉公司,光是賴添的南港茶葉公司,每年春茶約採收一千八百斤;第二家是大坑茶葉株式會社,由魏靜時、魏成根、王水錦在舊莊路二段經營,於日據昭和六年五月廿五日成立。第三家是山豬窟茶葉株式會社,由余金松、余金柏兄弟經營,日據昭和六年十一月廿五日成立,現今在南港區山豬窟福音山莊園區內,仍可發現該公司的石頭柱遺蹟。第四家是開元茶葉株式會社,由王玉慶於日據昭和八年成立經營。其餘大小茶廠、茶販少,幾乎全大坑居民都經營茶或與茶相關產業,說是「茶葉之鄉」一點也不為過。
 光復後,煤礦業逐漸興盛,茶樹、茶園被砍伐改植相思樹,取得礦坑所需的木炭,茶農轉而從事礦工,雖風險相當大,但工資也高。南港山豬窟另一位耆老林進來就說,挖礦的風潮無法擋,包種茶漸趨沒落,茶山上到處是礦坑,此時文山包種茶趨勢崛起。漸取代南港包種茶。現今已愈來愈少人知道南港包種茶曾是台灣包種茶的始祖。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2:04

第三泡:民國50年代新芳春自然香(蝦目種),根據資料查詢如下:
大慢種東方美人為臺灣特有茗茶,茶產期在六月,茶芽白毫顯著,摘採時整芽摘取,連同二個花苞一同摘下,形狀看似「蝦目」。坪林所產製的大慢種白毫烏龍茶,外形美觀,特殊的「梨子氣」是大慢種的特殊品種香,也就是用大慢種所製成的白毫烏龍茶才有這股特殊的「梨子氣」。
但是因此茶太老了,所以已無梨子氣,但是香味特殊,讓人印象深刻
[attach]84476[/attach]
[attach]84477[/attach]
[attach]84478[/attach]
[attach]84479[/attach]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2:06

上述之茶當初就是用下列相同的外銷箱裝著,只是他的箱頂印著是自然香而不是世界
[attach]84480[/attach]
作者: 用心    時間: 2012-3-3 22:16

光看照片就讓人垂涎三尺....
作者: 阿八頭    時間: 2012-3-3 22:25

能夠與老茶相遇,幸福!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2:26

第四泡:民國20年左右鮚魚坑(傑魚坑、香魚坑)小葉種烏龍,資料查詢如下
包種茶」是福建製茶的特殊技巧,茶葉採摘下來後就在該地焙製成團茶,進貢京師。因宋代皇帝皆嗜飲茶,徽宗更是品茶高手,因此對茶的品質要求甚高亦帶動了製茶技術的競爭,閩浙一帶每年舉辦茶葉比賽,最盛時有二十二省六百餘縣參加,選出與賽中上好品種二十餘種,其中以武夷茶的香氣、滋味最佳。所謂「包種茶」是武夷「岩茶」的製造方法之一。

  有關臺灣包種茶史可供參考的文獻不多,民國四十五年,林馥泉著「烏龍茶及包種茶製造學」,對包種茶的歷史敘述較詳,茲摘錄如下。
•包種茶名的由來
  據日人井上房邦氏之調查報告指出,包種茶是在距今一五0餘年前由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王義程氏所創製,仿武夷岩茶的製法製造安溪茶,並由他倡導及傳授製法,當這種茶葉製成後,用方形福建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之四方包,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然後運往福州加實香花出售,或經由廈門直接運銷南洋,這是包種茶製造的開始,也是包種茶名稱的由來。

•臺灣包種茶的起源
  台灣由於氣候溫暖,空氣潮濕,雨量均勻,土壤富於有機質,適於茶樹之生長,自古就有野生茶樹,但真正有經濟價值的茶樹,一般相信是距今約二00餘年前, 中國大陸移民到臺灣時,由福建移民柯朝氏所帶來的閩茶品種,首先種植在 魚坑(今臺北縣瑞芳地區),發育極佳,繼而石碇、深坑、拳山(文山)、大坪山、遠及新竹等地,也相繼植茶。但在光緒七年(西元一八八一年)以前,臺灣茶只有烏龍茶一種。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臺灣烏龍茶受世界茶業不景氣的影響,加上臺北專門出口烏龍茶的五家洋行認為臺灣烏龍茶價格昂貴,無利可圖,一致停止收購,使烏龍茶有行無市,陷於慘境。一般茶商迫不得已,就將臺灣烏龍茶大部份裝運福州,全部改製包種茶,當時在福州通稱為「花香茶」這是烏龍茶改製包種茶的由來,也是臺灣從事包種茶製造的先聲。
臺灣在明末清初大陸移民前來開發之初,這個海島是不產茶的,當時臺灣的上層社會從大陸帶茶業來飲,下層社會則喝開水。清康熙年間曾記載在日月潭發現了茶樹,但實際上那是野生的,不能普遍繁殖,所以臺灣最初的確是不出茶的﹖

  根據考證的結論,臺灣製茶的祖師爺,是來自福建省溪安縣的大陸移民於清嘉慶年間攜茶種來臺,在今臺北縣深坑鄉的鮚魚坑試種,成績良好,但因當時臺灣還沒有人會製茶,他們就把採收的茶青以肩擔挑負,從深坑越過六張犁的觀山嶺,前往臺北盆地的艋胛裝船,然後運到福州去加工,這條路可稱之為「茶館」,是臺灣製茶業的濫觴。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3-3 22:27

第四泡茶的照片等明天再po了,今天好像無法上傳了
作者: taikede    時間: 2012-3-4 22:55

看了照片好生羨慕喔!!!
作者: fashionkim    時間: 2012-3-5 16:38

真想喝喝看!!!
作者: y120    時間: 2012-3-9 16:12

挖搭枯希.哈嘎賣西
作者: 知秋    時間: 2012-3-24 16:59

財力真雄厚

作者: 奇奇    時間: 2012-6-2 22:21

瓦嘛享捫恁(台語)
作者: 若水    時間: 2012-6-3 06:27

昨不是有茶聚..
有拍照片嗎~~..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8-26 01:17

翻開台灣的比賽茶(或稱品評、評鑑)史,最早的台灣茶比賽我們可追溯至《台北市山區志》中有段記載是:日據時代1916年(大正五年),台灣勸業共進會舉行包種茶比賽,張迺妙參加包種茶品評,得到總督特等金牌獎。其他茶師不服而抗議,日政府派人進行嚴格檢驗,最後確定其得獎資格沒有問題,平服了其他茶師的非難。張迺妙因此受聘為木柵茶業株式會社的茶師。他於1919年(大正八年)至1929年(昭和四年)擔任臺北州廳巡迴茶師10年,到各地教習包種茶與烏龍茶的製茶技藝。

以上是台灣的第一次比賽茶,後學有幸喝倒的是銅牌獎姜慶雲,此銅牌獎茶之原箱及獎牌被茶界一位大師級的老師收藏,當天迪化街的店開幕,有泡來宴請茶友,後學無緣品嚐,直至今日方了心願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8-26 01:19


這茶就是順、滑、甘、重,特殊的香氣,喝過讓全身放鬆,幾乎進入夢鄉
作者: 阿莫    時間: 2012-8-28 22:27

此贴百看不厌......养眼兼养脑!!!感谢大大分享...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8-28 23:12

回復 18# 阿莫

有機會歡迎來喝茶!
作者: 阿莫    時間: 2012-8-29 10:30

回復 19# 喝茶賞壺

嗯,收到...待筹足盘缠再唠叨,总不能跑一趟宝岛空手而归吧......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2-8-31 08:24

回復 20# 阿莫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