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如何挑選一把適合泡茶的好壺 [打印本頁]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3 22:49     標題: 如何挑選一把適合泡茶的好壺

[attach]1576[/attach]
小弟剛開始玩壺時壺界常流傳這個神話
"好壺久泡後會吸收澀味,對比較淡薄些的茶會吐出甜味"
後來仔細一想,有那麼神奇?
那一把老壺不就倒進白開水就會有茶湯流出來
可是我的茶壺泡了十幾年了,怎麼白開水倒進去,出來的還是白開水,也沒有變的比較甜阿
但有些壺泡出來的茶還真的可以把香氣提升,苦澀略減
為求得到底是甚麼原因,小弟可是拼命泡,細細比對
後來發現完全是降溫曲線在作怪
那就生茶直接降溫泡,熟茶用煮的就好了阿
可是試驗的結果卻發現生茶降溫泡時,雖然苦澀略減,但是香氣不揚,熟茶用煮的則是茶湯呆板,沒有玩趣
還是用壺泡比較能泡出真味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3 22:52

[attach]1577[/attach]
生茶類使用降溫快一些的壺,熟茶類使用散熱慢的壺
小壺,朱泥,薄胎,瓷器降溫快
大壺,紫砂,調砂,厚胎散熱慢



茶葉受熱時,首先會將表面毛細孔打開,緊接著香氣跟內質就隨這通道溢出,茶湯溫度降低時外散現象減緩,此時茶葉溫度高於茶湯,有些膨脹係數高的茶會將茶湯往回吸,當再次受熱時這些回吸的茶湯再次回到沖入的新開水中,這種往復的毛細現象在一把製作良好的茶壺上,可以保持茶湯的穩定,不會過度將茶的內質透析出,於是表現出來的口感較為平衡,不會前2泡又苦又澀然後就一洩千里,無色無味
要是散熱太快,在茶葉毛細現象還未開始前,就已經降溫到回吸溫度,表現出來的茶湯會比較淡薄,葉底會感覺有些泡不開,散熱太慢則會把茶葉悶熟,導致茶的內質一下子就被提光了,茶湯比較會感到苦澀,不耐泡,葉底會感覺比較軟爛(同一泡茶以不同壺具沖泡時的表現)

熟茶類因為製作時發酵及焙乾時間比較長,可以說毛細孔已經僵化掉,沖泡時毛細現象比較不明顯,如不保持高溫,茶葉深層的內質無法逼出,如選擇降溫快的壺來泡,茶湯及香氣都會比較淡薄
以上提供參考
至於各種不同的陶土表現出來的溫度曲線,由於小弟手上的樣本不足,無法通通測試
但是以手上大小約百支壺的經驗,通常泥類的壺屬於降溫快的(還要看壺的大小,這很重要)砂類的壺屬於保溫好的,應該很少全砂的,多少有些泥的成分,調砂就要看顆粒及胎的粗鬆
如果不玩壺只想泡好茶,小弟倒是有一獨門祕技,通常夏天泡茶時常把茶泡的又苦又澀,除了夏天人體熱火氣大,感覺比較煩躁外,另一個問題就是壺的散熱慢,所以同一泡茶冬天喝會感覺茶湯比較滑順,這時輔以電風扇,有時可達到良好降溫效果
(請勿直接對著壺吹,溫差太大遇到回火不足的壺,怕會有驚紋)


玩壺的人應該知道壺有分南壺北壺,通常南壺的體積小,使用泥類比較多,胎璧也比較薄
北壺則體積比較大,使用砂類比較多,胎璧也比較厚
對應到南北氣溫,可見古人也有觀察到這現象,以北京為例,冬天如使用薄胎朱泥壺泡茶,溫降太快茶湯表現應該不會太好,這時如改用紫砂大壺泡,茶湯表現應該會比較優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4 00:03

讚拉!!!!.......推
作者: tiger    時間: 2010-7-24 00:16

谢谢分享。。。。。。。。。。。。
作者: 沒時間    時間: 2010-7-24 02:08

哇喔!好驚人的軍火展示!![attach]1649[/attach]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4 02:28

感謝各位的回應

哇喔!好驚人的軍火展示!!
沒時間 發表於 2010-7-24 02:08


這些只是冰山的ㄧ角

藏在床底下跟櫃子裡的還有很多,待小桂子慢慢整理,有些壺實在太髒了

不整理,上不了臺面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0-7-24 10:21

生茶類使用降溫快一些的壺,熟茶類使用散熱慢的壺
小壺,朱泥,薄胎,瓷器降溫快
大壺,紫砂,調砂,厚胎散熱慢

...
jihlong 發表於 2010-7-23 22:52

這個圖真的有收藏的必要,
讚啦~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4 10:22

哇!真是有夠專業,我只有幾把上不了臺面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4 14:55

感謝下港人兄的鼓勵

哇!真是有夠專業,我只有幾把上不了臺面
劍痞 發表於 2010-7-24 10:22


劍痞兄您客氣了,不論年代早晚,只要是工藝精讚的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每個年代均有值得收藏的產品,就算近代仍有人堅持傳統工藝去生產朱泥壺,只要不亂加化學顏料,都是值得收藏的好壺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4 16:16

回復 9# jihlong


    謝謝大大的安慰!
作者: 捕风捉影    時間: 2010-7-26 11:35

收藏了,謝謝樓主很好的分享,覺得非常有用。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6 18:44

回復 11# 捕风捉影


    感謝您的鼓勵,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忙到您
作者: davidw    時間: 2010-7-28 11:12

謝謝分享,很科學的分析,受教了。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18:30

回復 13# davidw


    感謝欣賞
作者: youlong    時間: 2010-7-28 21:44

學海無涯
作者: youlong    時間: 2010-7-28 21:45

學海無涯
作者: youlong    時間: 2010-7-28 21:45

學海無涯
作者: 沒時間    時間: 2010-7-28 22:16

回復 2# jihlong


    請問小貴子哥的這個溫度下降線圖,滾水注入時,壺的狀態為何?是已經溫到接近滾水的一百度,或者接近室溫?
因為我看最左邊厚胎大容量紫砂的起始溫度只有九十度左右,而厚胎朱泥的起始溫度卻是進九十五度,
兩者相差五度左右,小弟以往的經驗,大容量壺的溫度下降速度較平緩,溫度容易維持,因此泡綠茶類十分好用,
但對於有些不宜維持高溫萃取的茶類來說(例如某些老包種的後面幾泡,前幾泡因無須久浸便不討論),
五度的溫度實在是需要斤斤計較的,可以請小貴子哥對於此點多做說明嗎?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8 23:31

敝人依壺就茶
香形茶選寬扁壺
甘韻茶選高筒壺
香甘形選標準壺

茶色越深選深色壺
茶色越淺選淺色壺
茶才緊實選質地堅實壺
茶才鬆散選質地汃汃壺

老茶用薄胎鏗鏘有聲壺
新茶用厚實空咚有聲壺

焙火茶熟茶尋老茶路徑
包種碧螺春歸附新茶家族

茶選對了壺此志不移
壺把茶對了味終生不嫁

為此納妾百壺支支膺品
有紅磚土有陶土有岩礦土
紫砂不能少有黑有紫有紅也有棕色
泥料不可缺有紅有黃有黑也有綠泥

青菜說說不要跟拍

要訣一條

專心泡茶
肯定會爽

性念謙誠
首重寬心
腐朽也能出奇意表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23:48

回復 18# 沒時間


    都是室溫第一沖前10秒不採樣
朱泥壺在測試時有個很好玩的地方,前10秒還會出現溫度突升再降,紫砂不會
前10秒不採樣是實驗室設備的設定,所以小桂子也沒辦法精確記錄
儀表上是有顯示的
作者: minnan    時間: 2010-7-29 22:05

好厲害喔  
對壺研究到這樣
請問一下大大
如果是泡高山茶  壺材質大小  哪一種比較適合  感恩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9 22:25

本帖最後由 jihlong 於 2010-7-29 22:27 編輯

回復 21# minnan

感謝您的鼓勵
   
朱泥跟瓷器都不錯,要好喝可以選朱泥,要品鑑用瓷器比較公平
早期壺裡的紅土跟朱泥差不多,也可以考慮
最好選約傳統4杯(現代2杯)的量,這樣大小的壺,泡高山茶最有味道

提供參考
作者: 老聲    時間: 2010-7-30 22:10

小桂子兄的專業不容置疑,就不知對三古作坊和陶作坊出的岩礦壺有無研究?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30 22:17

回復 23# 老聲


    您客氣了
因為因緣,比較少接觸台灣陶藝家的作品
所以無法評論
小桂子是支持本土陶藝發展的
只是無緣接觸
作者: twawen    時間: 2010-8-2 23:12

生茶類使用降溫快一些的壺,熟茶類使用散熱慢的壺.真是讚!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 23:13

回復 25# twawen


    感謝欣賞
作者: chin0605    時間: 2010-9-25 11:22

謝謝jihlong兄提供的研究經驗。
作者: w183684    時間: 2010-9-25 12:20

傳道授業解惑兼具的好文章~
桂爺出品,必屬佳作,感動的喲..................拜一下~~~~~~
作者: 張三豐    時間: 2010-9-25 12:37

好多漂亮又令人羨慕的好壺謝謝桂爺分享-----後學學習了[attach]17071[/attach]
作者: 小余    時間: 2010-9-26 05:04

觀察入微,講解精闢,是一篇另人知其所以然的好文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9-26 14:01

好資料 . 謝謝分享 ...
作者: nobody    時間: 2010-12-28 17:48

相見恨晚
作者: sigma31415    時間: 2010-12-28 18:49

讚!專業又有研究精神!學習了!
作者: pighouse1207    時間: 2010-12-28 21:56

好文
長知識
GOOD!
作者: lanyun    時間: 2010-12-29 01:54

真的是累積多年的實戰經驗,又能把它用科學化根據讓大家淺顯易懂
讓我們只需花一點時間就能理解相關的變化奧妙之處
作者: ken    時間: 2010-12-30 22:23

其實不用那麼麻煩,用瓷壺泡茶,拿幾只你想試的茶壺當茶海分別到入後,再到在瓷杯上,看看哪泡茶好喝?你就會知道哪支壺泡茶好喝了!
作者: stf6208g    時間: 2010-12-31 09:45

水啦。謝謝大大的提供。
作者: 一起喝吧    時間: 2012-4-1 21:32

希望能继续讲解!! 谢谢
作者: 东瀛恶少    時間: 2012-4-12 00:32

长知识!高手!顶啦!
作者: ccr    時間: 2012-4-13 06:19

朱泥釉陶瓷類先不提
就紫砂系壺
養壺包漿與紫砂氣孔
包漿時不就堵住了
還有紫砂双氣孔效應了嗎
對此泡茶好不好喝呢
是否有思考空間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