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巧門內的真相 (普洱壺藝35期文章-2) [打印本頁]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28     標題: 巧門內的真相 (普洱壺藝35期文章-2)

圖片可能會消失,請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13973&prev=13989&next=13955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13989&next=13973&l=a&fid=6


再來討論T4U論壇同一個主題的另一個問題>>>大樹茶最近很熱,請問 很貴的 老茶 原料 都是 大樹茶嗎?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3812&extra=page%3D2&page=1

樓主puerh在第四帖就開宗明義的說了:
我是比較相信 歷史的見証,所以 才想了解    大家 手中的 有年份好喝的  xx青餅  xx鐵餅  原料都是 大樹 嗎?
如果 也是 茶園茶,那 憑什麼 我要 聽 商人 一定要買 大樹茶
幾乎 所有的 書,所有的專家 都認定,好的陳普洱 一定是好的原料+好的工序+好的陳放
所以我想反推, 目前 好的陳普洱 他的 原料 是不是 都大樹茶


經過許多茶友的回應後,puerh兄在34樓說:
真的是 國王的新衣 耶,一語道破 我的 心
說真的 : 茶我不懂,更不用說 普洱茶了,只是想來這 跟 眾前輩請益。
原來平常  大家 喝茶 看 葉底 是  "真..假仙"
我 每次 喝玩茶 都要 學別人 看一下 葉底,然後 就要 逢迎 說 好茶好葉底 大樹茶,喔,不.. 應是 2700年的 哀勞山 。


我接著在36回應:
勸兄不要太斷章取義
看葉底也許不是看品種
但是可以看製程(製程對茶湯的影響比品種還重要)


兄說自己不懂茶
卻又說他人看葉底是假仙
這樣不好
另外
有些品種是真的看的出來的
您請喝烏龍茶的老手來看烏龍茶的葉底看他看不看的出來?


P兄馬上在38樓回應:
  老大您終於出來說話了呀,等你好久了
看來 真假仙 將 秦假仙 引出的方式 奏效了

34(普洱壺藝34期) 的評語 真的比 專業的還專業。雖然我不懂茶,但看你很用心,每樣心得 回覆的 肉肉長 ,尤其那個 直接說 不是 鍋炒耶

同一種茶 為什麼 專家們 意見相佐。雖然 品茶是客觀,但為什麼品出的口感差那麼大。每個老師解答 的 答案 都不一樣,我要 聽誰的?


搞了半天,原來我著了P兄的道了...
我想,既然我已經在帖上開了口,乾脆一股腦給它說下去...只是這一說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道盡,於是我在45樓留下一個伏筆>>>
名偵探柯南說的一句名言:真相只有一個!

只有一個的真相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推理卻異常的困難
舉個例來說
十分鐘前我拿著一杯水被人撞翻了水杯
把手上那一杯水撥到了地上
你要演繹出這杯水十分鐘後流出什麼形狀簡單(只要考慮水量/地形/地面吸水率/倒下到方向...等等)
但若要你光看地上那一灘水
然後推論出十分鐘前發生了什麼事情??....很難

現在大家喝著老茶,看著葉底,瀏覽茶樹照片,聽人分享經驗,甚至親赴茶山...光憑這樣然後要推論出幾十年前的茶山/樹種/樹齡到底是什麼情況?
說實在的就跟你望著地上的一灘水,然後推論十分鐘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樣的艱難(人去杯空,你如何推論我曾經在十分鐘前跟某人相撞?)

尋找真相很困難
但還是有辦法的
等過一陣子我有空些,翻出一些證據,也許能夠小小透露出一百年前發生的事....





這幾天開始有空了,想起來曾經答應puerh兄要給它一個答案,於是開始整理一些資料。

先前我說過:要想從印級茶/號級茶的葉底和口感去分辨100年前的茶樹大小和樹種為何很難,同樣的,要想從目前雲南的茶山實況或者茶農的口述歷史去回歸100年前的普洱製程也很難。

為什麼我說難?因為以上的方法我都試過,都不得其門而入,都無疾而終。經過苦思後,我發現了另一個『巧門』,從這個巧門進去也許不能發現一個明亮的新世界,卻能夠在模糊的輪廓中排除一些舊迷思。

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進入這個『巧門』吧。不過在進入前,我想先讓大家看看門外的風光...



97年的老樹圓茶外包裝紙
這片茶是我目前手上最早在外包裝紙上寫著『老樹』的普洱茶餅了


老樹圓茶的內飛,上面寫著『喬木老樹』,『喬木』這個名詞開始面市




99綠大樹
『易武』這個地名開始印在產品上




『綠大樹』的商標。『大樹』這個概念開始流行




99敬業號
古茶』這個名詞出現了




99敬業號的商標
這棵樹比『綠大樹』更高更大更茂盛



06年楊慶號
有了『野茶』這個名詞



『極品』『野生』開始大行其道




荒山』出現了,『野放』也來了,『古茶樹』更是必備...雖然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以上名詞的精準定義為何?




內票出現了『奇種』『原始森林』這兩個形容詞。
還有『手工石磨』,從這個名詞可以看到『石磨壓制』這項技藝已經開始大大流行起來,好像不用石磨壓制就不是高檔普洱茶了...
好玩的是竟然還出現『精工燻揉』這個名詞?!關於這個名詞晚一點我還要多加介紹




大樹』『野生』這個概念有多熱?連下關茶廠也被吸引來淌這混水了



內票
裡面有『原始森林』『千年』『野生』『喬木』『有機』...所有的熱門名詞通通來報到。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0

圖片可能會消失,請連結---





再來討論T4U論壇同一個主題的另一個問題>>>大樹茶最近很熱,請問 很貴的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18:28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13989&next=13973&l=a&fid=6


(接續上集)


且讓我
我隨手從我的書櫃裡面取一本茶書來看看吧,這是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譜』,裡面介紹了許多早期的普洱茶圖。







先來看一張『茶王』福元昌的內票。
內容:本號在易武山大街開張福元昌記,楝選細嫩馨香茶葉,加?萌精工揉造,?淨白尖,...

這張內票破損太嚴重了,看到眼睛脫窗還是難辨內票文字的全文!不過沒有關係,因為相關的重要形容詞已經大部分出來了,分別是『易武山大街』『楝選細嫩馨香茶葉』『精工揉造』『白尖』等等,把茶王福元昌的選料和製程的重點給寫出來了




另外一張福元昌內飛(藍票)
內容為:本號易武大街開張福元昌記,專辦普洱正山,地道細嫩尖芽,加工督造,歷年已久,遠近馳名,誠恐假冒,故特家此內票以杜蒙混。     主人余福生

很漂亮的內飛。
好玩的是,藍票福元昌強調他的毛料來自『普洱正山』而非『易武正山』,可見藍票福元昌的毛料來源可能來自其他茶山,另外,『細嫩尖芽』表示他的毛料較為高級,並非粗枝老葉,『督造』表示這些茶也許不是從『自家工廠』出來的。




再來看這張『龍馬同慶號』的內飛。
這張內飛很有名,我應該是史上最早引用這張內飛來質疑早期號級茶跟現在大樹茶有著明顯的製程差異的史作俑著吧。
內票內容為:本莊向在雲南久歷百年字號,所製普洱督辦易武正山陽春細嫩白尖,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出自天然,金家內票以名真偽。      同慶老號啟

其中,『易武正山』可以看出毛料的來源,『陽春』『細嫩白尖』可以看出同慶號的選料標準,從『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等文字可以看到同慶號剛出廠時新茶的湯色和新茶的滋味----這兩句話我曾經在博客中多次的引用,是早期緊壓茶內票中少數提到普洱茶色/香/味的珍貴史料。




再來看『雙獅同慶』的內票(字體很小,又脫窗一次
內容為:啟者本號向在雲南易武茶山選辦普洱正山細嫩馨香茶葉,加重萌芽,精工督造,發往香港銷售,中外馳名,久為士商所賞鑑,近來假茶漸增,仿造愈重,以致魚目混珠,真偽難辨,見有無恥之徒假冒小號招牌,希圖?利,是以本主人有鑑於此特??立?奸??,我自庚申年八月改換雙獅旗圖為記,貴客務須請格外留意,認明圖記...

這張內票實在太囉唆,字實在太小,不過卻透露了許多史料,其中『普洱正山』表示毛料來源,『加重萌芽』表示選料謹慎。
發往香港銷售』表示此茶有外銷中外,『假茶漸增』表示那個時期已經有假貨流通,所以同慶號換了『雙獅旗圖』的商標,『庚申年』我查了一下,應該是1920年開始這個商標。





上圖是1935年以前的同興號內票
內容為:雲南普洱茶產於普洱府,?之七山,曰易武,曰倚邦,曰漫乃,曰蠻松,曰攸樂,曰漫臘,曰漫灑,此七山為易武所產者為最佳,其味天然清香,勿須人工燻造,其性溫和,不寒不熱,又能消食?養衛生,大有脾益,歷來進貢之茶均易武產者也,又茶分粗細兩種,粗茶即老茶也,細茶即??也,自??佳,易武百有餘年,楝採春??生之嫩尖,?新春正印記白尖,並未摻雜別山所產??採自??採產之一種,?茶偽造冒充易武山....分別真偽勿使魚目混珠....(拖窗第三次




這是群記圓茶的內票
內容為:竊茶葉為吾國之產品,其氣味芬芳,清心明目,止渴生津,化痰醒腦,為世界人士所嗜,尤以滇產普洱貢茶為最良,因楝茶不認真,揉造不求精,以致日漸趨下,本莊有鑑於此,不惜重資聘請專門技師,精益求精,楝造細嫩雪白陽春馨香茗芽,精工揉造,銷往中外,恐有益利之途以偽亂真,特印此仿單,賜顧諸君請認明盧工品茶商標,為記,庶不致誤。   督造人XXX 監製人XXX分售處XXX總發行所XXX   主人張季皋僅識





這是鼎鼎有名的宋聘號的內票,設計的挺漂亮,裡面寫得極簡單,內容為:
貨真價實。春尖。乾利貞宋聘號。本號在雲南普洱易武山開張,楝提細嫩茶葉採造,貴客賜顧請任平安如意圖為記。

內票的重點當然是『春尖』,然後是『在普洱易武山開張』,不過他並沒有說他家的毛料來源,所以也有可能採自六大山。選料標準為『楝提細嫩茶葉』,其他的通通沒說明。




這是同昌黃文興的內飛。內容為:
本號開設易武大街,專購正山細嫩茗芽,精工揉造,發行恐有假冒,特加此內飛為記,主人黃文興僅白

這張內飛沒什麼好說的,只把堂號地點,選料來源,選料標準等以最簡單的文字說出來。




這是鼎興號的內票,三張的內容都一樣:
鼎興茶莊。本號選辦正山細嫩雨前春尖茗芽,加工揉造,發行有防假冒,特印為記。

從這張內飛可以看出來,鼎興茶莊應該不是開張在易武山,所選辦的毛料應該也不是易武山,至於所謂的『正山』云云,打的不過是模糊戰。




這張是敬昌號的內票,內容為:
啟者本號自來親赴普洱各名山選辦真正普洱貢茶,提煉雨前春蕊細嫩尖葉,絕無參雜充抵,認真改良燻蒸,符合衛生旨意,揣銷海外香港各埠,聲譽卓著,久為中外人士所讚許。
貴客賜顧務請認明採茶圖商標為記,識別真偽,庶不致誤。總發行所雲南普洱茶山敬昌茶莊啟








江城號內票:
普洱圓茶,遠近馳名,曾經暢銷港滬一帶,現復選摘雨前嫩蕊,加工提製,認真包裝,定符國內外之需要,繁榮經濟,有利賴焉。普洱區江城茶莊





這一帖真的很花眼力,我已經盡力『看圖解字』了,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1

(接續上集)


且讓我
我隨手從我的書櫃裡面取一本茶書來看看吧,這是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譜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18:30



   

好了,看了那麼多的古董茶內飛內票,您看到了什麼?我倒是看到以下數點好玩之處提供大家參考>>>


1.
以上古董茶的內飛內票,最大的特徵是-----幾乎每一片知名號級茶都受仿冒者/假茶的困擾,以致於大部分的內飛內票上都會註明:『請認明商標為記,庶不致誤(群記/敬昌)『發行恐有假冒,特加此內飛為記』(黃文興)『誠恐假冒,故特家此內票以杜蒙混』(福元昌)...等文字。可見,就算在古代,仿冒假造的風氣也很興盛,其中對仿冒者恨之入骨且表露無遺的恐怕要屬雙獅同慶,只見他在內票上以大量的文字寫著:『近來假茶漸增,仿造愈重,以致魚目混珠,真偽難辨,見有無恥之徒假冒小號招牌,希圖?利,是以本主人有鑑於此特??立?奸??,我自庚申年八月改換雙獅旗圖為記,貴客務須請格外留意,認明圖記』看到這樣的內票,我想,有那麼多的『無恥之徒』要想仿冒雙獅同慶,真正的雙獅同慶恐怕不好喝也難吧?!

換句話說,現代人會仿,古代人也會仿。

現代人有奸商,古代人也有奸商。

現代人聰明,古代人也不笨。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1

好了,看了那麼多的古董茶內飛內票,您看到了什麼?我倒是看到以下數點好玩之處提供大家參考>>>
1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18:31



   


2.從古董茶的內飛內票上面大致可以得知每個茶號使用的毛料來自何處。其中寫的最詳細的當屬同興號了,只見他先一一點名何謂『普洱府的七大茶山』,次說明七大茶山裡面又以『易武』最好,接著又鄭重說明『本號並未摻雜別山所產----果然是好樣的!看來,同興號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早標榜『山頭純料茶』的始祖了。

至於其他茶號的毛料來源顯然就有點模糊了,有的說:『專辦普洱正山』(福元昌)---何謂普洱正山?隨他解釋。

有的比較奸詐,說:『向在易武茶山選辦普洱正山』...(雙獅同慶)---意思是:茶莊設在易武山,但是毛料可能來自其他山頭。

有的只敢說:親赴各名山(敬昌號)

還有一些茶號什麼都不說,對於毛料來源輕輕帶過,顯然收料的範圍極廣(宋聘號/群記/江城等)。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1

回復 4# ulumochi


   


3.就選料標準而言,大部分的茶莊都表明他家的毛料都是:

細嫩尖芽』(福元昌/黃文興),

細嫩白尖』(龍馬同慶),

加重萌芽』(雙獅同慶),

嫩尖』『新春正印記白尖』(同興),

細嫩』『春尖』(宋聘),

雨前春蕊』(敬昌),

細嫩雪白馨香茗芽』(群記)

細嫩雨前春尖茗芽』(鼎興)....


由上面的內飛內票看起來各家茶號的選料好像都很高級似的...不過,若大家把文字說明拿去對照實際圖片,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回事!!



請看圖片,這就是福元昌號所謂的『細嫩尖芽』?




這就是宋聘號所謂的『細嫩春尖』?


這就是敬昌號所謂的『雨前春蕊』?



這就是鼎興號所謂的『細嫩雨前春尖茗芽』?

對照完內票形容跟實際圖片後,我感覺那些內票的結尾應該多加一句話:本廣告只做宣傳參考之用,若與內容不符,一切請依實品為準----看來,廣告不實還真是古今中外的通病哩。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2

回復 5# ulumochi


   


5.關於製作方法,似乎所有的茶莊都有點隱諱,多是 一兩 句交代過去,或者擺明不講,例如:

『精工揉造』(福元昌/黃文興)

『精工督造』(雙獅同慶)

『加工提製』(江城)

『加工揉造』(鼎興)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同興號內票的文字敘述:『其味天然清香,勿須人工燻造』。為什麼『勿須人工燻造』?看來『燻造』兩字的聲名並不太好,所以同興號的內票特別強調:好的普洱茶是不需要燻造的。除了同興號外,類似的言論同樣出現在敬昌號的內票上,只見他在內票寫著『認真改良燻蒸,符合衛生旨意』,可見,『燻蒸』這個製程在早期是為許多人所詬病的,至於詬病那裡?現在恐怕已經不為人所知了。(我大膽猜想許多早期的普洱茶因為品質不佳,恐怕有加香料燻香吧)

為了證明普洱茶的製程在當時並非理想,我們可以另外參考群記的內票,只見他花了大把文字寫著:『竊茶葉為吾國之產品,其氣味芬芳,清心明目,止渴生津,化痰醒腦,為世界人士所嗜,尤以滇產普洱貢茶為最良,因楝茶不認真,揉造不求精,以致日漸趨下,本莊有鑑於此,不惜重資聘請專門技師,精益求精,楝造細嫩雪白陽春馨香茗芽,精工揉造』。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18:33

回復 6# ulumochi


   



6.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到底這些人神共讚賞且價值大不斐的戰前老茶,他所使用的『毛料樹齡』為何?很抱歉,我翻遍了所有資料,竟然找不到一片號級茶的內飛/內票有在大力宣傳他家的好茶乃是採用『百年/千年古茶樹』或者是『大樹茶』或者是『野生茶』或者是『老樹茶』或者是『喬木茶』的文字敘述



如果早期的號級茶莊早就知道大樹茶比小樹茶好,為何他不在內票上大力宣傳大樹茶的好?難道是早期喝茶的中外人士喝茶不用心不用功,不知道大樹茶的茶氣強?還是早期的政府有規定凡是開設茶號者一律必須使用大樹茶,敢違規採用小樹茶者一律吊銷執照送官嚴懲?或者是早期的人比較好騙,根本不知道小樹茶多而大樹茶少?又或者是現代的人聰明,懂得專挑大樹茶來喝?




在我看來,現代人聰明,早期人也不笨呀,反而是,早期人務實一些,現代人有點...好騙。


作者: 千葉傳奇    時間: 2010-12-2 18:45

水深的好文
作者: 台灣加油    時間: 2010-12-2 19:55

感謝好文分享
作者: minca    時間: 2010-12-2 20:02


實事求是
作者: 台灣茶人豐    時間: 2010-12-2 20:21

個人對﹝純料大樹茶﹞的轉化持保留、保守、觀察態度。
這些古董茶沒見過有針對﹝純料大樹茶﹞強調過自家產品,是選用某茶山的純料茶菁,
完全沒有拼配,是否現今標榜純料和百年以前的製造用茶菁有很大的不同。
日後的轉化能否有這些古董茶的表現,心中存疑。
作者: ccr    時間: 2010-12-2 20:33

好主題
真相漸漸揭開了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12-2 21:05

太屌了!鉅細靡遺抽絲剝繭展露署光
作者: 茶海    時間: 2010-12-2 21:08

版大......辛苦了


先看看......再說~~
作者: 林戊庚A    時間: 2010-12-2 21:55

柯南再現.....值得學習
作者: TOMO    時間: 2010-12-2 21: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香巖    時間: 2010-12-2 23:10

.就選料標準而言,大部分的茶莊都表明他家的毛料都是:
『細嫩尖芽』(福元昌/黃文興),

『細嫩白尖』(龍馬同慶),

『加重萌芽』(雙獅同慶),

『嫩尖』『新春正印記白尖』(同興),

『細嫩』『春尖』(宋聘),

『雨前春蕊』(敬昌),

『細嫩雪白馨香茗芽』(群記)

『細嫩雨前春尖茗芽』(鼎興)....

由上面的內飛內票看起來各家茶號的選料好像都很高級似的...不過,若大家把文字說明拿去對照實際圖片,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回事!!


就區區喝過的幾種不同的印號級 ,並細看泡後的葉渣
細葉實佔非常小的部份
多數甚至是六級以上的大熟葉老葉(老而不枯)
葉梗也留得特別長

有一個聯想和推理(區區保證"不"負責)
假設古人並沒有要刻意"唬弄"
一大堆料中  春尖細芽為主的壓了一批  
另外用剩的較老的葉子,為了不浪費物料,也用次級料製了一批
卻用了相同的內票(他們不會另印說使用了次級料吧!)

過了二三四十年,春尖細葉的一批,因為先好喝能喝,被早早消牦掉了
以大葉老葉壓製的一批.由於年輕時不好喝便被凍了起來
誰想到  五六十年後
因緣巧合這些熟葉老葉壓的餅其茶葉中富含的物質經過時間的催化轉化
竟成了近十幾二十年普洱茶人心目中的骨董仙品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23:22

就區區喝過的幾種不同的印號級 ,並細看泡後的葉渣
細葉實佔非常小的部份
多數甚至是六級以上的大熟葉老葉 ...
香巖 發表於 2010-12-2 23:10



   
您的說法倒也是另闢蹊蹺,不能說不可能
作者: 不是茶    時間: 2010-12-2 23:24

資料整理條理分明,
敘述詳實簡明易懂,
感謝好文分享,後學受教了
作者: 翕哱艸堂    時間: 2010-12-2 23:32

就區區喝過的幾種不同的印號級 ,並細看泡後的葉渣
細葉實佔非常小的部份
多數甚至是六級以上的大熟葉老葉 ...
香巖 發表於 2010-12-2 23:10

內票說明幾乎都是『細嫩』、『陽春』白尖,
但是喝到的,「細嫩』卻非常少,成熟葉、5-6級及茶梗卻不少,老業也有一些,
這也就是04-05年後大葉青餅、8582等茶,一直被追求的直接原因。
或許,
現在大家喝到的印、號,都是當年的仿茶也說不定-------一笑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2 23:51

您的說法倒也是另闢蹊蹺,不能說不可能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23:22



    不過我認為呢...
沒有禮貌的國家會特別強調禮貌的重要,道德淪喪的國家會特別強調道德的必要


早期茶農採下的嫩芽大多做成新鮮綠茶賣掉了(價錢好)
留下的一些粗葉才會拿來做成普洱
因此
一般的普洱茶應該都是以粗老葉為主要原料

而茶行為了強調他家的茶比別人的茶好
所以會在內票上面特別強調他家的茶『有加』春尖嫩芽

不過
到底春尖嫩芽加了多少?
這是比例問題,也是商業問題
作者: wming3812    時間: 2010-12-3 00:10

不過我認為呢...
沒有禮貌的國家會特別強調禮貌的重要,道德淪喪的國家會特別強調道德的必要


早期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23:51



    我接觸普洱茶的時間很短,在T4U也學很多,很認同這觀點,但認同不代表真相,前輩們繼續努力討論,我只能搖旗吶喊加油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00:14

問題來了
到底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證採用粗老葉的號級茶好喝
還是目前精工製造明前雨前全餅春尖嫩芽再存放50年的新制大樹普洱茶好喝

這是個發人省思的謎題
作者: ko001    時間: 2010-12-3 01:22

存放50年的新制大樹普洱茶
好喝
??????50年!
作者: 翕哱艸堂    時間: 2010-12-3 09:26

不過我認為呢...
沒有禮貌的國家會特別強調禮貌的重要,道德淪喪的國家會特別強調道德的必要

早期茶農採下的嫩芽大多做成新鮮綠茶賣掉了(價錢好)
留下的一些粗葉才會拿來做成普洱
因此
一般的普洱茶應該都是以粗老葉為主要原料

而茶行為了強調他家的茶比別人的茶好
所以會在內票上面特別強調他家的茶『有加』春尖嫩芽

不過
到底春尖嫩芽加了多少?
這是比例問題,也是商業問題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23:51

這個推論,小弟贊同~~~
作者: vinofly    時間: 2010-12-3 09:28

.....巨細靡遺的論述,感謝烏大用心分享好文.........
作者: 翕哱艸堂    時間: 2010-12-3 09:29

問題來了
到底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證採用粗老葉的號級茶好喝
還是目前精工製造明前雨前全餅春尖嫩芽再存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00:14

以厚紙7542、8582比較,
目前7542表現優於8582,
但是8582受追求優於7542。

但是以厚紙7532和7542比較,
那就見仁見智了!!!
作者: mmc    時間: 2010-12-3 09:58

曾在茶商處遇一賣家,談及某茶的包裝,
他說若需要該茶的包裝紙他可給;單看包裝有誤區,看茶,真懂的也不多。
再者
天高地遠,採摘、製程不明。
個人淺見
多逛可信賴的商家加上向專家前輩、識茶者學習必有長進。
作者: 小凱    時間: 2010-12-3 10:06

曾在茶商處遇一賣家,談及某茶的包裝,
他說若需要該茶的包裝紙他可給;單看包裝有誤區,看茶,真懂的也 ...
mmc 發表於 2010-12-3 09:58



    包裝紙新茶延用相近有點年份的其實一直有茶商這樣做,只是太多人只認包裝不在乎裡面的茶
才會有包裝近看是相似但從一些小細節的字体或紙的觸感還是會被發現,紙張只是第一眼參考最終
還是要試喝才知問題所在.
作者: 茶蕴火香5    時間: 2010-12-3 10:30

不過我認為呢...
沒有禮貌的國家會特別強調禮貌的重要,道德淪喪的國家會特別強調道德的必要


早期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2 23:51



   
小弟贊成這個推論。就像現在這些大廠包裝紙標明的易武正山,班章老樹等等,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幾十年後,我們後人拿出這些茶來
追溯易武,班章的口感,那也是霧裡看花。
作者: 茶蕴火香5    時間: 2010-12-3 10:56

回復 2# ulumochi


    古樹純料迷失之外,龍馬同慶內票提到的葉底和湯色也是從迷惑到視而不見。還有号級茶沒有哪個內飛提到過越陳越香,久放品質更佳之類的說法。小弟倒是在大陸一個網站找到了一篇文章,說茶書提到越陳越佳最早是1979年,說的茶類卻是六堡茶。這個又是好玩的說法,我把文章轉貼在下面,原文不是小弟寫的,也沒有找到作者名字。
庄晚芳是我国著名的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我国茶叶栽培经验的总结及茶史的研究工作。主编有《茶树栽培学》、《中国名茶》,著有《茶树生物学》、《中国的茶叶》。其中,在他的《中国名茶》92页中就有“六堡茶其所以脍炙人口,有它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优异品质。泡饮时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堪与武夷岩茶比美;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的明确记录。
在中国百科大辞典(十六)“农业卷” 中293页,“六堡茶”的词条中也有“此茶不忌陈味,越陈越好。”的文字记载。而在其上一条的“普洱茶”中,却还没有这样的“以陈为佳”的相似说法。
笔者随后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由茶学泰斗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权威著作里面的“茶类部”第273页“六堡茶”词条里,也有“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字眼。而同样的在同页的“四川黑茶(四川边茶)”、“湖北黑茶”“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词条里,也同样没有发现类似的提法。整个黑茶类中,所有茶种包括普洱茶,都没有像六堡茶那样注明“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说法。
由于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有崇尚陈茶之风,其文字记述“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在1979年最早见之于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等著《中国名茶》中。在1993年之前,其他黑茶类包括普洱茶,暂未见类似说法。
之后,笔者在一些茶叶相关的学术专著中屡有发现,在专业著作中,只有“六堡茶”中有这种说法,而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普洱茶兴起之前,这种越陈越佳的说法,未见用于他茶类,“越陈越佳”仅仅是针对六堡茶而言。如在中国百科大辞典(十六)“农业卷” 中293页,“六堡茶”的词条中有“越陈越好”。
茶学泰斗陈宗懋在他主编的两本专著中,都在六堡茶里提到“越陈越佳”这类说法: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茶经》(上)688页中,的“六堡茶”里面有“有槟榔香,越陈越好”的记述,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权威著作里面的“茶类部”第273页“六堡茶”词条里,有“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记述。
茶学泰斗陈宗懋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2003年,70岁的陈宗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院士。
笔者从手头这些茶叶权威专著里面都只有六堡茶“越陈越佳”这种说法,而同样字眼未见于其他黑茶,
作者: 阿享    時間: 2010-12-3 11:23

以初學者的觀點
1. 芽類:較適合短期現飲       粗葉: 較適長期轉化
2. 以味道而言      甜系現飲較討好      轉化後綿綿密密     時間過長易化成無味      用滾煮的方式     甜味較易  再現                苦系較適長期轉化        苦轉甘(霸氣初顯)       甘轉棗香      樟香       蔘香  (初霸後柔)

3. 以磁場而言       拼佩級數復雜        需較長時間統合        但配方好例外           拼配單純      統合時間較短

4.以山頭而言        地理不同     口味自然不同

5.以海拔而言        800     1600     2400    潛力也不同

6. 以樹齡而言     30    80      200     400       800      1700     2700    應有不同轉化

7.以樹種而言        香味差異很大

8.以種植點而言     山谷       向陽     背陽     山頂          我猜 山谷潛力較大      

9.以季節分     春夏秋冬        個人以為            夏茶潛力較大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1:55

盡信書不如無書 ...

當茶為飲時 . 品飲的口感為上 .  從當前的毛料要推想幾十年後的變化 . 那要幾十年後才要對錯 .

如果喜歡老茶的滋味那就買老茶來喝就對了 .

至於新茶的毛料等級 . 產地與茶廠最清楚 . 我們有可能比世代做茶的當地茶農懂嗎 ? 我們拿書去跟茶農說 : 你們與您們的祖廟對普洱茶的認識都錯了 . 還是說 : 你們現在沒按照過去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做茶 ? ... 你猜那些茶農會如何回應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2:16

回復 33# lin146
茶園茶的芽 與 野生茶的芽 大小差 3倍以上 . 如果是大樹茶 可能再大 3 倍 .
去年趣到台北參觀一位大業者的號級茶倉 ... 號級茶的芽就像是大樹茶的芽 . ..




野生茶的芽茶



   


作者: 農夫    時間: 2010-12-3 13:10

個人對﹝純料大樹茶﹞的轉化持保留、保守、觀察態度。
這些古董茶沒見過有針對﹝純料大樹茶﹞強調過自家產 ...
台灣茶人豐 發表於 2010-12-2 20:21



    贊同豐兄此論點,只是新純料大樹茶泡飲質真ㄉ蠻優ㄉ!弟亦很好奇!不知可有前輩存有超過十五年期以上ㄉ純料大樹茶茶品可供討論參考?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3:17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12-3 13:25 編輯
回復  lin146
茶園茶的芽 與 野生茶的芽 大小差 3倍以上 . 如果是大樹茶 可能再大 3 倍 .
去年趣到台北參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3 12:16


依您的描述
若茶園茶的芽1公分,野生茶的芽就是三公分,而大樹茶的芽就是九公分

可否拍一下您的易武山女兒茶的葉底看看?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3:20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12-3 13:39 編輯
依您的描述
若茶園茶的芽1公分,野生茶的芽就是三公分,而大樹茶的芽就是九公分


可否拍一下您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13:17



   
兄有空幫我看看這是什麼芽?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3:36

依您的描述
若茶園茶的芽1公分,野生茶的芽就是三公分,而大樹茶的芽就是九公分

可否拍一下您的易武山女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13:17



首先 我沒說 茶園茶的芽是 1 公分 . 所以之後的推論 ... 所謂野生茶的涯是 3 公分 大樹茶是 9 公分都是多餘的說詞 .

至於要看女兒茶的葉底是沒問題 .  勐海茶廠- 玉潤女兒茶 的茶樣已不知丟到那裡了 . 這就難對比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3:48

兄有空幫我看看這是什麼芽?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13:20



    我記得 sam 兄說過一句話意思是 : 他不懂看葉底能看出甚麼 ?  他很懷疑難看圖就判斷的準確度 ?  我也如此認為 ...  
這是您的茶 . 你最清楚 ? 不是嗎 ?
不然 . 這圖讓所有其他茶友來看來回答 ? 或是 發個票選題  . 你來條列 10 答案看會不會有共識 ...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3:48

回復  ulumochi


    古樹純料迷失之外,龍馬同慶內票提到的葉底和湯色也是從迷惑到視而不見。還有号級茶 ...
茶蕴火香5 發表於 2010-12-3 10:56


感謝兄的引述
從號級茶的資料中確實沒有見過有越陳越香的概念
我想有可能普洱茶剛做好就能喝,而六堡茶剛做好時並不好喝有點關係吧

不過從目前的實證可以得知
老六堡好喝,但是跟老普洱相比,卻有茶質不足之憾,口感的變化性也差一點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3:50

以初學者的觀點
1. 芽類:較適合短期現飲       粗葉: 較適長期轉化
2. 以味道而言      甜系現飲較討好     ...
阿享 發表於 2010-12-3 11:23



    感謝您的分享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3:59

我記得 sam 兄說過一句話意思是 : 他不懂看葉底能看出甚麼 ?  他很懷疑難看圖就判斷的準確度 ?  我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3 13:48



   
看葉底可以看出---
茶葉舒展後的大小/
肥壯度/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呀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14:01

看葉底可以看出---
茶葉舒展後的大小/
肥壯度/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13:59



   
我只是想看看您的易武野生女兒茶的舒展大小和肥壯度啦,因為您說您的茶芽比茶園茶還要大到3-9倍...讓我很好奇罷了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4:17

看葉底可以看出---
茶葉舒展後的大小/
肥壯度/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13:59

看葉底可以看出---
茶葉舒展後的大小/
肥壯度/
以上我認同 ...

以下看我不懂 . 也相信沒幾人說的就能說服別人證明是正確的答案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4:22

還有 是否有人要拿  維基百科  去雲南向茶農們說 : 你們要看書.. 百科全書上說 : 您們對普洱茶的認識是錯的.   或是說 :  雲南出品的綠茶也是普洱茶 . 甚至請 中央電視臺 來報導糾正過去的錯誤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5:38

小弟很淺角 . 手上沒紅印借深遂七子餅世界這本書上的紅印圖片做比較 .
當時紅印所選用的毛料 與 現今手上的大樹茶 相似度很高啊 !

何況臺地茶的開發是 80"中期的事 . 之前所有的茶品所選的毛料無疑都是 大樹 或小樹茶 ... 至於有無拼配這幾十年後的我們誰都說不的準 .
只是經驗告訴我們好茶就是好茶質 . 陳放越久也比茶質差的轉化的更好 . 除非是刻意想說自己手上的茶品好不願做客觀的評論 . 反說是茶質差越有利陳放 .
拿台茶做比較也行  ...  同樣陳期 1-20 年的松柏嶺烏龍茶 與 鹿谷或瑞里同年的烏龍 對比 . 那一款茶會勝出 . 不言可知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5:44

女兒茶的毛料與葉底圖片 以及 農藥檢驗報告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5:46

女兒茶的毛料與葉底圖片 以及 農藥檢驗報告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3 15:44



    剛上傳失誤補上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3 15:49

回復 48# lin146


    又漏一張

作者: 來自高雄    時間: 2010-12-3 18:44


作者: 來自高雄    時間: 2010-12-3 18:45

來自高雄 發表於 2010-12-3 18:44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可以請教上圖狀況為何嗎?
作者: 來自高雄    時間: 2010-12-3 18:46


那這張圖又為何?
作者: 翕哱艸堂    時間: 2010-12-3 21:18

那這張圖又為何?
來自高雄 發表於 2010-12-3 18:46

薛董
要不要再拿幾餅印級茶出來低價起標??
作者: 來自高雄    時間: 2010-12-3 23:30

薛董
要不要再拿幾餅印級茶出來低價起標??
翕哱艸堂 發表於 2010-12-3 21:18



    嗯好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23:40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可以請教上圖狀況為何嗎? ...
來自高雄 發表於 2010-12-3 18:45



能說麼?
說出來怕有人會抓狂了...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3 23:58

能說麼?
說出來怕有人會抓狂了...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23:40



    光是這一張紙
眼尖的人就能看出許多事實了
作者: 亦醉人    時間: 2010-12-4 00:02

转载去学习交流一下,乌大
作者: HSUEH    時間: 2010-12-4 00:18

能說麼?
說出來怕有人會抓狂了...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23:40



    我覺得您應該換種語氣跟帖或討論, 您這樣很容易引起糾紛跟誤會!
你認為只有你自己懂茶嗎? 還是你的所知一定是對的?
就算是.............也不用這麼咄咄逼人吧.......
實務與經驗的累積定有其效果, 眼見不一定為憑, 求知...切莫斷章取義

滿瓶不響
作者: HSUEH    時間: 2010-12-4 00:21

光是這一張紙
眼尖的人就能看出許多事實了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23:58



    這一張紙有什麼問題?
這是行政院毒物試驗所開立之正本
不爽可以去求證!
認為有做假問題,則不用去求證.....因為不管怎麼做..從心裡就是認為有毛病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00:28

光是這一張紙
眼尖的人就能看出許多事實了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23:58


甚麼事實 ?
就是這送檢的茶的檢驗報告啊 !
啊不然ㄌㄟ ...
說來聽聽 ...
作者: HSUEH    時間: 2010-12-4 00:38

我很樂意跟t4u所有的茶友分享我的經驗與製茶心得........
製茶..對我來˙說沒有祕密....已經不只一次的公開製作流程
只差沒有每片編號履歷...公開..消費者也安心
我都跟林兄說...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多花一點時間經營自己的本業..
不要主動去踩人家...因為誰都不想被踩..同理心
但是...該踩的時候就不要客氣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4 00:45

發酵度/
製程(炒青或烘青)/
揉捻狀況/
萎凋狀況...

可以請教上圖狀況為何嗎? ...
來自高雄 發表於 2010-12-3 18:45


是您我要『請教』的
現在又換了一副口氣,我好怕
作者: 港嘟啊閒    時間: 2010-12-4 00:54

光是這一張紙
眼尖的人就能看出許多事實了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3 23:58



    烏大能否告知
    有甚麼事實
    小弟的專業剛好在此
    可是實在看不出問題何在
     真是有忝衛生署發的證照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00:58

一群真不懂还是庄不董
什么绿茶晒青茶
只要是在云南省一定范围内的 紧压茶 就是普洱茶
这是GB国标 U know?
作者: 茶海    時間: 2010-12-4 01:02

丢  一群真不懂还是庄不董
什么绿茶晒青茶
只要是在云南省一定范围内的 紧压茶 就是普 ...
IDFT 發表於 2010-12-4 00:58



    照字讀字喔.....才乖~~


    還有....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缺1不可喔........都不行喔~~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01:14

照字讀字喔.....才乖~~


    還有....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沉香,滋味醇 ...
茶海 發表於 2010-12-4 01:02

大锅
凝视版主的等级
熟茶   青普 傻傻分不清楚嘛
GB国标背熟再来ok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01:21

丢  一群真不懂还是庄不董
什么绿茶晒青茶
只要是在云南省一定范围内的 紧压茶 就是普 ...
IDFT 發表於 2010-12-4 00:58



  是這樣嗎 ?

如果依您的話 ... 那 普洱散茶 沒有經過 緊壓  就不是普洱茶了嗎 ?

過去有 現在 市場上應該也還找得到 . 一塊 五顆星 的緊壓紅茶磚 .... 如果照您的意思 這反倒成為 普洱茶了 ...



其實 普洱茶 雖價格等級高下差很多 . 價格也一樣差很多 . 但如果與其他茶類的等級相比 . 價格還是低相當的多 . 要把別類的茶歸入普洱茶類恐怕不只理上不對 . 事上也沒其他類茶會同義吧 ...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01:34

是這樣嗎 ?

如果依您的話 ... 那 普洱散茶 沒有經過 緊壓  就不是普洱茶了嗎 ?

過去有 現在 市場上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01:21


大锅是商家吧
怎么这类红茶砖个问题还需要问我
红茶砖是当红茶卖就拆散卖
当普洱红茶砖卖就是紧压卖
价格应该不一样吧
別自嘁嘁人了
作者: 茶海    時間: 2010-12-4 02:06

大锅
凝视版主的等级
熟茶   青普 傻傻分不清楚嘛
GB国 ...
IDFT 發表於 2010-12-4 01:14



    GB国标......何時公布...........GB国标背熟再来ok
作者: charles    時間: 2010-12-4 02:13

感謝好文分享
作者: captain007    時間: 2010-12-4 06:37

感謝分享.......
學習中.......
作者: caviar    時間: 2010-12-4 10:58

曾在茶商處遇一賣家,談及某茶的包裝,
他說若需要該茶的包裝紙他可給;單看包裝有誤區,看茶,真懂的也 ...
mmc 發表於 2010-12-3 09:58



    本人深感認同.....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1:10

一群真不懂还是庄不董
什么绿茶晒青茶
只要是在云南省一定范围内的 紧压茶 就是普洱茶
这是GB国标 U know?




I D'not from Taiwan
I am not from Taiwan


锅是商家吧
怎么这类红茶砖个问题还需要问我
红茶砖是当红茶卖就拆散卖
当普洱红茶砖卖就是紧压卖
价格应该不一样吧
別自嘁嘁人了




I D'not from Taiwan
I am not from Taiwan


IDFT 發表於 2010-12-4 00:58


小鍋

我不是問你 紅茶磚是不是紅茶?
而是見你亂定義 又亂歸類 普洱茶 所以拿您你話 回應你的矛盾
是您在自欺欺人了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11:25

小鍋

我不是問你 紅茶磚是不是紅茶?
而是見你亂定義 又亂歸類 普洱茶 所以拿您你話 回應你的矛盾
是您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1:10



普洱茶的定义  

    2006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为普洱府,现为普洱市)地名而得。其实,普洱府在元朝称“步日部”,在元朝建立初期,因宫廷常用普洱茶,成吉思汗便问大臣普洱茶产自那里,因谐音缘故,把“步日部”传为“普洱府”。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政府在普洱府道设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制作和贸易,普洱府成了普洱茶的集散地,从此这个云南小镇也因普洱茶而名扬海内外。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11:27

什么叫普洱(生)茶?什么叫普洱(熟)茶?  

来源:大益集团     

       普洱茶按是否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可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直接压制成饼、砖、沱等形式的紧压茶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

      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取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人工渥堆技术,通过控制茶叶堆子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变,再行以散茶或压制成砖、饼、沱等形式存放。

      当年或年份较短的普洱(生)茶,汤色黄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饼色泽逐渐显暗直至深褐色(俗称“猪肝色”),其汤色也逐渐趋近红浓,滋味趋近醇厚,陈香日显。但这一自然陈化过程需历时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慢熟”。于是,在包括勐海茶厂在内的现代茶人的努力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成功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几十天时间内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加快茶叶内含物质转化过程,相当于“快熟”。通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虽然没有经过多年自然陈化的普洱(生)茶独有的香味和口感,但其汤色和对人体具独特保健功效的物质已基本形成。所以,笼统地讲,我们不妨将熟茶渥堆过程看作是一个加速陈化过程。当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在内质和口感上差异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10年或15年后,两者的内质和口感会朝一个方向趋近。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4 11:28

到現在還是沒有可以回答我:何謂綠茶/普洱茶?

在外圍蓋大樓是沒用的
有智之士們快來回答我的問題吧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4 11:29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12-4 11:47 編輯
烏大能否告知
    有甚麼事實
    小弟的專業剛好在此
    可是實在看不出問題何在
     真是有忝衛 ...
港嘟啊閒 發表於 2010-12-4 00:54



這跟您的專業無關啦
請收短訊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1:48

綠茶 與 普洱茶 有何不同 ?

這問題很簡單啊 !

文字上看就是 : 名稱不同 ...

玩文字遊戲的這很明顯的啊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1:51

如果不想玩文字遊戲 .
那 ...
打個電話到雲南找個專業的茶廠問問就知道了 . 這以前已說過很多次 . 既然聽不進去 . 那在多說幾次也是在文字上瞎扯 ...

所以才說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依文解義  - 冤冤冤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1:55

idft 鍋 :

請問這是甚麼茶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1:57

全世界的茶品種類一般以製程的不同將之分成 六 大類 ... 在理論上每一種茶樹都能製作成以下六種分類的茶 .
六大類如下
1. 綠茶
2.黃茶
3. 青茶
4. 白茶
5. 紅茶
6. 黑茶
六大類的製作方式大綱如下綠茶 : 生葉-->炒青 (蒸青)-->揉捻 -->乾燥 .
黃茶 : 生葉--> 炒青 -->揉捻-->悶黃-->乾燥 .
白茶 : 生葉-->萎凋-->烘青 -->輕揉-->乾燥 .
青茶 : 生葉-->日光萎凋-->室內靜置及攪拌-->炒青-->揉捻-->乾燥.
紅茶 : 生葉-->萎凋-->揉捻-->補足發效-->乾燥.
黑茶 : 生葉-->炒青-->揉撚-->渥堆-->乾燥(黑毛茶)-->蒸(炒)壓 -->成型. .... 此點是針對熟普洱來說 ... 因為所論不及 生茶與熟茶 成品後持續進行的後發酵 . 並且普洱茶本身自己有不同製程 .所以現在自行歸屬一類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2:03

文字的敘述總局限在有限的文字描述中沒描述到的不是沒有 .... 所以說 : 盡信書不如無書
譬如 : 學醫的只要看醫書就會懂嗎 ? 還是要拜師上課 ...

所以要論述不能  : 依文解義 或 斷章取義  ...

綠茶 與 普洱茶的不同 不光是 型態 也不光是 地區  . 而是毛料 (大葉種) 地區 (雲南)  製程 (製程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2:30


這跟您的專業無關啦
請收短訊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4 11:29



    港嘟啊閒 兄 :

如果收到短消息 . 也請發給薛董 與 小弟看看 .
有勞了 .
我很想瞭解這種 " 公開性" 的 " 影射暗喻 "為何  . ..
作者: ssm01001    時間: 2010-12-4 13:09

idft 鍋 :

請問這是甚麼茶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1:55



    色澤黝黑的茶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4 13:21

idft 鍋 :

請問這是甚麼茶 ?
[attach]33867[/attach]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1:55


大锅
这个叫做台湾普洱佛手香橼茶
福建省安溪也有茶农搞过
武夷山那边也有类似做法
作者: 香巖    時間: 2010-12-4 14:44

綠茶 與 普洱茶的不同 不光是 型態 也不光是 地區  . 而是毛料 (大葉種) 地區 (雲南)  製程 (製程 )


認同

雲南大葉種茶葉 曬青(炒青.烘青...?)或渥堆  以上是基本條件,
不過屬於雲南大葉種茶的茶科植物恐怕會有好幾十種或上百種(持續雜交演化中)
炒青或烘青的製程(傳統向少數民放收茶的時代,若遇連續陰天,徧遠的茶區也有以炒青或烘青為權宜的)
但其炒青或烘青的程度和目的,應該和青(綠)茶製作的目的不同,所以雖是同一名詞同樣的手法,但因為目的不同,溫度和茶葉內水的保存和控制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茶品
曬青則有日光和自然溫度的極限,較無爭議

至於型製或自然存放轉老轉陳的湯色,則不在定義內若雲南大葉種茶,移植到其他地方栽種,或其他地方也產完全同樣或同種的茶,也按標準工序製程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5:46

大锅
这个叫做台湾普洱佛手香橼茶
福建省安溪也有茶农搞过
武夷山那边也有 ...
IDFT 發表於 2010-12-4 13:21



    鍋鍋 :

你也有點懂嘛? 是有點喔 ! 不是全懂 ...
這是臺灣黑茶餅 ... 不是 台灣普洱  !  樹種不同 . 毛料不同 . 製程不同 .  
黑茶是以製程命名o k .   

也真不知你會引用文獻又為什麼會把 雲南普洱茶定義成 : 在雲南製作的緊壓茶就都是呢 ! 連之前問你紅茶餅也說是普洱茶 .
那我把這臺灣黑茶也拿到雲南壓也成為普洱茶了嗎 ?
這般亂扯亂掰 ...  是想擾亂整個市場還是人心 ...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5:48

鍋鍋 :

你也有點懂嘛? 是有點喔 ! 不是全懂 ...
這是臺灣黑茶餅 ... 不是 台灣普洱  !  樹種不同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5:46



    台灣陳年黑茶餅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6:03

認同

雲南大葉種茶葉 曬青(炒青.烘青...?)或渥堆  以上是基本條件,
不過屬於雲南大葉種茶的茶科植物恐怕 ...


其炒青或烘青的程度和目的,應該和青(綠)茶製作的目的不同,所以雖是同一名詞同樣的手法,但因為目的不同,溫度和茶葉內水的保存和控制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茶品


香巖 發表於 2010-12-4 14:44


正是如此 !
作者: 香巖    時間: 2010-12-4 16:04

若雲南大葉種茶,移植到其他地方栽種,或其他地方也產完全同樣或同種的茶,也按標準工序製程
如早期的廣雲貢或廣東普洱(廣東人自認也是普洱"茶"的產地)
或是不久台灣也會(或許己經)出現用雲南大葉種茶,按傳統普洱標準工序作的"台灣普洱"
到時普洱茶的定義又有得爭論了!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4 16:21

港嘟啊閒 兄 :

如果收到短消息 . 也請發給薛董 與 小弟看看 .
有勞了 .
我很想瞭解這種 " 公開性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2:30




我看到內容了 ...

希望他不是故意扭曲 ... 不過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我的女兒茶是  05 " 06 " 07" 的吧 !
08" 送檢 並不是代表是 08" 的茶 .也可以是 08" 之前的茶啊 ! ...  這是很基本的常識吧 !


2010-12-4

港嘟啊閒 2010-12-4 12:45

發件人: ulumochi
收件人: 港嘟啊閒
日期: 2010-12-4 11:32

那張證明的日期是2008/3/10,那時候我剛好人在易武,08年旱,直到3/20的早春茶都才剛發芽,這塊餅已經壓好運回台灣送檢了,您說這是什麼茶?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3&l=f&fid=6


轉發

港嘟啊閒 2010-12-4 13:51

林兄
烏大誤會了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614&extra=page%3D1
您是06年女兒茶的檢驗報告
今年七月就上傳了
他誤以為是08年

作者: 045045045    時間: 2010-12-4 18:01

那張證明的日期是2008/3/10,那時候我剛好人在易武,08年旱,直到3/20的早春茶都才剛發芽
難怪2008年的茶很多都有煙燻味...原來都是雨後茶...話說2008年~2009年年初~很多茶商都吹捧普洱茶就是要有煙燻味才棒......到了2009年茶出來...又改口說2008年的茶品質都不好.....到2010年...又改口..今年的茶乾旱缺貨...價錢高...你不買...外國人會來搶...普洱茶將會登上火星...連火星人都愛喝...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12-4 23:28

今天晚上八點把『巧門內的真相』一文貼到對岸的論壇
http://teabbs.zjol.com.cn/viewth ... p;extra=&page=1

其中,62樓的黑白兄回了一帖,感覺對岸茶友的水準真的還不賴,現節錄如下

  看了LZ的帖,俺也说几句,民国之前的普洱茶,树龄暂且不论,但有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1. 早期。。。古时的普洱茶并不强调越陈越香,多数以现喝为主,说白了古时的普洱茶,在当时是作为“绿茶"看待的。有别于今时的普洱茶(最少概念上是不一样的)。作为“绿茶”来说相信是不用强调树龄一说的,采摘的分级,制作工艺应该才是重点,从此角度理解号级茶没在内票上强调树龄也是比较正常,符合当时人们对普洱茶认识仅仅停留在尚属现喝“绿茶”认知的。
2.不容忽视的一点,古时自然生态环境比现今好很多,而且相信那时的小树茶也是自然生长,人工粗放式管理,尽管也归于今时的“台地”茶范畴,但。。。还是有别于今时的“密集成排种植,人工修减矮化,施加农药化肥” 的台地茶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现在的标准台地茶园所产茶叶,与古时的粗放管理“台地”茶园相比,是否原料同样优质?这也值得探讨!茶叶从本质来说还是脱离不了农副产品这一范畴,对于农产品大家知道,首要的应当是“种”的优势,接下来就是原料的优质,其次才强调加工工艺的重要性,脱离了原料,单独强调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恐怕也是不行的。
   最后俺无意在此强调大树的好或小树的不好,好与不好交与时间去检验吧,相信再过一个10年或20年也许那时大家对大树茶与台地茶又会产出别的看法和定论,但大树与台地之争无论结果如何,相信最终都会并存发展,迎合不同的消费市场,绝不会一家独大,毕竟大树与台地茶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过分的强调哪一方的优势,另一方的劣势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 茶海    時間: 2010-12-4 23:45

今天晚上八點把『巧門內的真相』一文貼到對岸的論壇


其中,62樓的黑白兄回了一帖,感覺對岸茶友的水準真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4 23:28



    ...............古时的普洱茶并不强调越陈越香..........

補充1點......也沒有提到......拼配工藝呦..........
作者: 說難    時間: 2010-12-5 03:03

烏兄您好:
您文中歸納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茶品未提及『毛料樹齡』之原因為何?
您認為這些號級茶品當初就地取材的茶樹,究竟茶樹生長型態、大小、樹種....為何?
當時這些茶品製作時的背景有如現今細分這麼多種類的茶樹取材?
您如何從歸納的各點推演出「早期人務實一些,現代人有點...好騙。」?
感謝分享
作者: 說難    時間: 2010-12-5 03:07

烏兄您好:
您文中歸納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茶品未提及『毛料樹齡』之原因為何?
說難 發表於 2010-12-5 03:03

紅字部分更正如下:
茶品未提及「毛料樹齡」,您認為當時各茶號未提及的原因為何?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5 15:20

今天晚上八點把『巧門內的真相』一文貼到對岸的論壇


其中,62樓的黑白兄回了一帖,感覺對岸茶友的水準真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2-4 23:28


    ....

早期。。。古时的普洱茶并不强调越陈越香,....

    如果這句話是 對的  ... 那後來的人知道普洱茶可以 越陳越香 . 是表示現在人比古時候的人對普洱茶更細心瞭解也更懂喔 !

但 . 這句話是 " 對的嗎 ? 翻翻資料找到  " 百年車順號 " 的內票 . 裡面就有說到 :  ... " 購存日久更佳 " 的詞句 .
並且幾款號字級茶都很強調 " 加重萌芽 與 正山嫩葉 ... " .
[attach]34098[/attach][attach]34099[/attach][attach]34100[/attach]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0-12-5 16:03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懂的利用茶葉的民族 . 甚至是茶樹最初的生長地 .
直到唐朝第一次將茶樹與製茶技術轉為日本的留學生 .
第二次是清中 . 英國人偷竊我們禁止外銷的茶樹與技術並且聘拐懂得栽種與製造的茶農到印度阿薩母去耕作與生產 . 這是當時用鴉片換我們茶葉與技術的一件國際醜事 .

中國幾乎華中地區以南 . 各個名山都有名茶的生產 . 也各有不同的樹種也各界發展出不同的又適合的製茶技術 .

之後近百年內國際上將已存在的茶葉依製程與茶湯顏色分成六大類 .... 這先後順序是要搞清楚的 .

歸類是要把一款已做好的茶找到適當的類別 . 不是配合類別去生產一款茶 .
所以如果照大陸的網友所說 :  ...说白了古时的普洱茶,在当时是作为“绿茶"看待的。古時候的普洱茶是綠茶類 ...  這以茶葉歷史的角度來說並不恰當  .

也就是說單用綠茶的標準看 普洱茶 是無法歸屬的 .
作者: ccr    時間: 2010-12-6 01:08

唐宋盛行的鬥茶
用的是團茶
高檔的稱龍團鳳餅(緊壓茶)
(但古載史料用雲南茶的很少...)

到明代一度禁止團茶生產
官方改為散茶芽茶
才有紫砂茶具的興起
到清代
才又復團茶生產
....參考
作者: IDFT    時間: 2010-12-6 02:12

鍋鍋 :

你也有點懂嘛? 是有點喔 ! 不是全懂 ...
這是臺灣黑茶餅 ... 不是 台灣普洱  !  樹種不同 . 毛料不同 . 製程不同 .  
黑茶是以製程命名o k .   

也真不知你會引用文獻又為什麼會把 雲南普洱茶定義成 : 在雲南製作的緊壓茶就都是呢 ! 連之前問你紅茶餅也說是普洱茶 .
那我把這臺灣黑茶也拿到雲南壓也成為普洱茶了嗎 ?
這般亂扯亂掰 ...  是想擾亂整個市場還是人心 ...
lin146 發表於 2010-12-4 15:46

大锅
这个叫做台湾普洱佛手香橼茶
[attach]34207[/attach]
福建省安溪也有茶农搞过
武夷山那边也有 ...
IDFT 發表於 2010-12-4 13:21



大锅
请你在仔细看看你拍滴图
对照我所说的答案
是否是你搞不清楚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