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茶人茶聚茶品之探討------99紅印毛尖 [打印本頁]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03     標題: 茶人茶聚茶品之探討------99紅印毛尖

四五茶人偶爾茶聚閒話家常喝茶品茶論茶不亦樂乎.

在明天系列的茶聚中有一茶品大家覺的很有討論性並也引起各方注目,故今日開題廣邀眾茶友討論

以期增廣見聞.

"99紅印毛尖":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 ... page%3D1&page=3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04

當時的茶評及針對此茶的發言如下

wkchang兄:

第三款茶: 99紅印毛尖

這款茶品也是在永和99茶會出現過2次的常客了,記得當時還舉辦過厚紙及薄紙的認親大會吧;此茶5~6年前剛接觸的時候,就像現在喝剛做好的大樹茶一樣,甘甜順口,套句廣告形容詞:「好喝又不礙胃!」;09(應該是民國99年,而非2009年)年的99茶會時,此茶依然表現出甜甜且細密的茶湯,毛尖特色表露無遺。

但時至今日,物換星移之下,昔日嬌嬌可人的鄰居小妹,居然搖身一變成為潑婦,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就算是女大十八變,也差太多了吧。第一、二道茶湯那種衝出來的氣勢,苦、澀、甘三種味道完全衝擊品茶者的味蕾,只讓人瞬間覺得,那A這麼苦?這種茶感延續至三、四道茶湯,只是已不復前二道兇猛;第五、六道茶湯應該力氣已經放盡,回復到淡淡甜水的狀態。

雖然苦澀如此,但小弟仍對此茶的未來抱有很高的期望。畢竟有東西衝出來總比沒有好,至少代表它的肚子裏是有料的,只是這個料仍在轉化中,當有一天再把百練鋼化為繞指柔時,相信又可達到另一個更高的境界。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08

鐵釘兄的評論如下:

第三款茶: 紅印毛尖
有時候名字取得好,形勢與運氣就比別人佔便宜,像這款,又是紅印,又是毛尖,又是99年,還純單倉,幾乎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打開紙張一看,乖乖,用料可真是精挑細選,細嫩的部分佔了大半,捨得花錢花時間的,相對高品質的機率也大。
裡外一致,面底相同幾乎是現在壓茶的通則,省時簡捷,也少些說三道四的雜音。
不囉嗦,直接開湯試茶,茶主人特別提示警告,此茶苦澀凶猛,潑辣異常,我聽此言,心想茶主人要不是對兩性平等概念模糊,就是前晚被踢下床,心有不甘,竟用眨抑女性的用語,來形容此刻的茶,至於說到之前所謂的甘甜鮮美、嬌柔可人、引人遐思....,我想就是在緬懷早期恩愛的情景。

我承認記性不好,有時早餐吃什麼,到晚上已經忘光光,更別說多久之前喝過,味道如何;所以說,以這次喝了算。

茶湯呈橙紅色,透亮還閃著油光,香氣沉穩凝結,一付實力雄厚的氣勢,苦不久佔,澀能化津,厚實飽滿,內容物豐富,泡水長,尾泡茶水轉甘甜滑溜,餘韻綿長,沒得說,好茶,好茶。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09

緣投明的評論如下:

若如張兄所言這茶早年喝時是平平順順的那我想這茶被錯殺的機會會很高.

為什麼呢?很多人相信苦澀才有質的前題下像這樣的茶應該會被留下的並不會太多.

這茶在這次的茶會上屬細緻的水路,茶湯的厚實令人驚豔

質厚喉韻甜苦能化,難得的好茶

泡水短了些,但我覺的可能是前幾泡太過強勢而產生的落差感也需考慮在內.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11

bluegallery兄的評論如下:

第3款茶品:99紅印毛尖
這茶在2年前生活居99茶會第1次喝到,和建宏女兒茶一樣屬質厚、喉韻與回甘度均佳之路子,熟料2年後再於生活居99茶會邂逅,已轉大人變潑婦是又苦又澀........,半個月後又在失意茶會聚首,我已作好心理準備,迎接這悍婦到來。
茶湯呈淡琥珀色,聞起來一股清香中帶微煙燻味,有大樹茶的fu。第1杯茶湯喝起來細緻滑潤、飽滿中帶微苦澀,第2、3杯同前,第4杯水味出現,茶質表現上有可取之處,比第1款略佳,給它75分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12

肚子餓了吃完早餐再繼續.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08:49

就一般的看法大樹茶總被認為甜水平順只適合現飲但若就以上幾位茶友的品飲經驗及記憶

我想對大樹茶的觀感是否該有所改變了?不知是否也有任何茶友曾經接觸過及喝過此茶請說說你們

的品飲經驗並說出你們對此茶甚至對大樹茶轉化的看法.

沒喝過此茶的茶友你是否會因此對大樹茶的走向或看法有所改變.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10:26

這茶很久以前喝到舊屬潑辣有質了呀,可能是您們兩次喝到的部位跟置茶量和沖泡時間不一樣所致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10:29

我的經驗
少有茶品會在初期柔弱,老來潑辣的(沖泡條件一致的情況下)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10:33

而且
這茶會是大樹茶麼?從哪裡看出來是大樹茶?
我嚴重質疑!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10:35

大家會有此茶是大樹茶的錯覺是因為?
1.看起來像大樹茶?
2.名字像大樹茶?
3.包裝像大樹茶(紅印)?
4.還是他是綠大樹的姊妹品?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11:35

這茶很久以前喝到舊屬潑辣有質了呀,可能是您們兩次喝到的部位跟置茶量和沖泡時間不一樣所致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12-2 10:26

謝謝烏兄的觀點,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所喝我想會有像兄說的情形可能性較小吧.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11:50

我的經驗
少有茶品會在初期柔弱,老來潑辣的(沖泡條件一致的情況下)
ulumochi 發表於 2012-12-2 10:29

這就看每個人的看法及認知了.

小弟倒是遇過這樣的茶品,別人認為它柔弱我卻認為有質一路喝下來都被說不怎麼樣但越喝確越顯有料.

到底是柔弱還是有質要如何辨識這就是茶人的功課了.
作者: tedin5313    時間: 2012-12-2 12:48

這就看每個人的看法及認知了.

小弟倒是遇過這樣的茶品,別人認為它柔弱我卻認為有質一路喝下來都被說不怎 ...
緣投明 發表於 2012-12-2 11:50



緣兄:講到這個我就有話了。

就像在你家泡茶,那個桌子、椅子,明明就空間很大,為什麼每次就那幾隻貓,而且每個人都隔那麼遠,是怎樣,怕隔壁的拿暗器捅你喔!我才不怕咧,我手那麼長,我打得到你,你就不見得撈得到我。

再來就是那泡茶的器具和方式,千篇一律就是那幾隻破朱泥壺,騙我不懂,我也聽過紫砂、紅土....,那不能泡茶?你不懂什麼是公平公正,和諧共存的道裡嗎!不然也還有蓋碗、評鑑杯,我最ㄜ樂就是評鑑杯了,大小一樣又不吃味,打破了到處都買得到,最主要的,又便宜。(就是家裡沒那種破朱泥壺,還每次拿都拿出來刺人家的眼,壞啊,這人。)

還有那秤子,我看是去故宮參觀時偷回來的,21世紀了,還用那明朝的東西,搞不好根不都已經不能用,還在那裡擺成那種樣子,嚴重懷疑其公平性,像我家那高科技的電子微量秤,精準度到0.01公克,可秤鑽石黃金,那才叫秤,一個嘛才300塊有找,你沒那麼窮吧!

最後是那煮水,水一滾就關掉,等用完了再重煮,每次都等到鬍子長了,水還沒開,有點效率好不好,買個農家用的大鐵壺,放到瓦斯爐上讓它滾,要用隨時就可以加,用點腦筋嘛!

還有還有,那出水時間老是用自由心證,我可擔心哪天你老了,會不會像某位茶友,泡茶兼啼雄,講到興起,十分鐘後才倒出來,那不叫喝茶,簡直是「飲鴆」,用個馬錶或計時器嘛,看起來多專業。

講完了,酌收診斷管理顧問費。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13:03

緣兄:講到這個我就有話了。

就像在你家泡茶,那個桌子、椅子,明明就空間很大,為什麼每次就那幾隻貓 ...
tedin5313 發表於 2012-12-2 12:48

那才叫秤,一個嘛才300塊有找,你沒那麼窮吧!

鐵爺別的我先不說

我那秤一個可是可以買電子秤兩三個.
作者: 普普人    時間: 2012-12-2 16:33

這片紅印毛尖 在第一次99茶會時才喝到 也可說才知道有這片茶
雖然自己手上剛好有幾片 但從沒喝過 也不知道是啥茶 更忘了怎麼會買他
當時喝的感覺與今年喝的感覺 其調性感覺還蠻一致的
印象中 當時就不太好喝 質薄水利不耐沖 我當時給他的名次應在後段
今年喝時 感覺其澀'苦更勝前次(上次茶會後就沒再喝過) 標準的台地茶口感
會後幾天 我又把幾款當時喝的茶再試過一次
多數都比茶會當天的感覺好 只有這款 還是一樣的又苦又澀 且澀還不太能化 甚至更難喝
基於喝茶是享受不是逞罰的宗旨 大概3或4沖後就不喝了~~~實在喝不下企呀
過沒多久看到緣府各位先覺的茶評時 ~~~~我納悶至今呀
不過是中和跟永和走路15分鐘 騎腳踏車5分鐘的距離而已 差別居然可以南轅北軸
不知兩片茶是不是同一片? 若是的話那真的是見鬼了
為什麼?為什麼?誰能告訴我為甚麼?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2-12-2 17:50

泡前茶乾芽多 但很碎 令人不樂觀
一泡果然香濃甜 兼有苦澀  青味明顯
二泡起都無滋味了
此茶我的排名第五------>99紅印毛尖

上面是99茶會時的評語  不是很客觀  因茶樣有偏差

緣兄要深入討論此茶是很棒的
不過為了討論順利  可否告知其出身
給我們後知後覺者參考  當成共同的基礎
不然光是否為大樹料一題  可能就要槓半天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18:22

這片紅印毛尖 在第一次99茶會時才喝到 也可說才知道有這片茶
雖然自己手上剛好有幾片 但從沒喝過 也不知道 ...
普普人 發表於 2012-12-2 16:33

感謝普普人姐的經驗分享

我想一款茶唯有不斷的經過大家的資訊分享茶友們才能在茶識上更精進.

大姐是否願意將您家的茶分享一些,小弟改天茶會原班人馬再pk看看.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18:31

請大家說說為何他是大樹茶?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2-12-2 20:14

我想除了製作人外   沒人可以肯定它一定是大樹茶
同樣的  也沒人可以肯定它就一定不是大樹茶吧
以口感來推論  各自有主觀

所以  如果能品飲出身明確的茶  討論下來比較有學習內容
作者: 我愛大沱茶    時間: 2012-12-2 20:58

是不是大樹茶重要嗎?
難喝的大樹茶還是難喝的茶
好喝的台地茶就是好喝的茶
這茶要炒作應該輪不到他
有質有量價錢低可以買來喝就好啦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1:06

是不是大樹茶重要嗎?
難喝的大樹茶還是難喝的茶
好喝的台地茶就是好喝的茶
這茶要炒作應該輪不到他
有質有 ...
我愛大沱茶 發表於 2012-12-2 20:58



    說的很好呀
是不是大樹茶根本不重要
可是為何要把此茶歸成大樹茶?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1:15

是不是大樹茶重要嗎?
難喝的大樹茶還是難喝的茶
好喝的台地茶就是好喝的茶
這茶要炒作應該輪不到他
有質有 ...
我愛大沱茶 發表於 2012-12-2 20:58



    如果我說您的頭像那個杯子是『我愛大磚茶』的
您反應說:是『我愛大沱茶』
我說:是大磚茶還是大沱茶很重要麼?漂亮就好了呀

您聽了大概也怪怪的吧?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1:17

我想除了製作人外   沒人可以肯定它一定是大樹茶
同樣的  也沒人可以肯定它就一定不是大樹茶吧
以口感來推 ...
容爸 發表於 2012-12-2 20:14



    這片茶根本不需要問製作人

兄去過茶山
下次您在去的時候,把這片茶拿到種大樹茶的茶農家問問
也許就能知道答案了
作者: tedin5313    時間: 2012-12-2 22:07

人家這篇本來的意思是要討論茶葉轉化的問題,可是這兩位鴿鴿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問:它的出身來源?為什麼它列為大樹茶?我說實在的,阿災(誰知),我能騙喝到就好,管它大不大樹。

讓我突然想到一個人,法拉利姐一直想進演藝圈,他認為以他現今的知名度與人氣,一定可以搏到版面,創造收視率,可是大家卻一直追著他的性別是男是女,有沒有變性的話題繞啊繞的,讓他好生氣。

好啦,言歸正傳,這紅印毛尖一路喝來,其中一定有些變化,有些盲點,有些問題,有些學問,如果有機會,有興趣,大家是不是花點時間,用點心思,共同來解解這些轉化上的迷團。

當然先決條件要請有茶的人先說說,再不然創造個機會讓大家比對比對。

大家說,好不好啊?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22:30

說的很好呀
是不是大樹茶根本不重要
可是為何要把此茶歸成大樹茶?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12-2 21:06

就我喝過這茶各方的表現和一般的台地茶確實不一樣.

而它的路子是較像大樹茶.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2:48

就一般的看法大樹茶總被認為甜水平順只適合現飲但若就以上幾位茶友的品飲經驗及記憶

我想對大樹茶的觀感是 ...
緣投明 發表於 2012-12-2 08:49


正名他是否大樹茶重不重要?

    請大家回頭看看前面第一帖到第七帖內容

所有人一致把它當作『大樹茶』的異類
因為異類,所以才有發帖討論的空間

舉例來說
烏魯木齊有一天率團到非洲,遇到食人族
在全身黑嚕嚕的食人族之間,突然發現一個碧法金眼的白人
於是烏魯木齊一群研究員開始研究為何全部都是黑人的食人族裡面會出現一個『基因突變』的白人?
研究了一大堆,還寫了論文
卻完全排除了這位碧眼金髮的白人其實就是白人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2 22:48

這片茶根本不需要問製作人

兄去過茶山
下次您在去的時候,把這片茶拿到種大樹茶的茶農家問問
也許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12-2 21:17

茶會基本上只要號稱是大樹茶的只要能取得都盡可能納入喝看看

其目 就是在讓有興趣的人有更多的資訊參考,我想不會有人真的認為

每一款號稱大樹茶的都真的是大樹茶吧.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2:49

如果他真是大樹茶,那當然有討論空間
如果他是臺地茶,苦澀度重是當然,有何討論空間?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2 22:53

以喝的角度而言
這片茶是否大樹重不重要?
當然不重要,好喝就好

但以研究的角度來看
這片茶是否大樹茶?當然重要
把臺地茶當成大樹茶討論
就好像把一個白人當做基因突變的食人族一樣荒唐
作者: weberdece    時間: 2012-12-2 23:56

我想大樹茶可能要經"某公信機構"認證才能叫"大樹茶"吧…
作者: 普普人    時間: 2012-12-2 23:59

回復 18# 緣投明

茶樣分享當然沒問題 但應該是茶會時用的那片茶才對
然後我再提供一片供參~
不知當時是誰提供的 ?是瑩大?還是bg兄?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2-12-3 00:23

綠大樹是一片好茶
99春尖我也認為是一片好茶
換句話說,以品飲的角度而言,是不是大樹茶並不重要

這片茶在99年,在99明星茶如此之多的舞台上,絕對是一片可以站得上檯面的好茶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2-12-3 11:12

回復 25# tedin5313


   
人家這篇本來的意思是要討論茶葉轉化的問題,
可是這兩位鴿鴿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問:它的出身來源?

原來如此....
那在下就不好意思了    旁觀受教....謝謝
作者: 大頭球王    時間: 2012-12-3 14:54

個人以為,要下結論之前,的確是要先檢視命題的正確性!
如此的結論,才是有研究價值與參考價值的,
這也是良性或有建設性地辨證過程的莫大樂趣!

探討大樹茶的未來性,一定會面臨是否大樹茶料的質疑!!
而是否大樹茶料?免不了要正面解決以下長久的疑問:
1,何謂異於台地茶(茶園茶)的大樹茶,古樹茶,喬木茶等等定義?

2,即使同一棵大樹茶,未大量採擷的年代(例如'00之前),和現在高價大樹茶料的商業時代,
  其茶菁品質是否依然維持相同"茶質"?

3,從茶餅成品,檢視是否"大樹"料,"台地"料,是否有更明確的方法?
  葉脈,毫毛,手採馬蹄型,機採切割型.....等等,另外台地茶似乎也是手採!?


任何環結的攻防,只要不流於意氣之爭,皆是廣大茶友的福氣!
懇請論茶前輩能貢獻灼見,提攜後進!
因未經原定製人前輩授權,不敢造次亂言,只能表達此茶和99綠大樹同一批時間抵台!
內飛也是同99綠大樹風格,如圖








為提供多方比對研究茶樣,
特提供原包未拆封南部倉(抵台即一直儲藏於高雄)99紅印春尖茶樣一份,
希望對此主題有幫助.











此茶餅是原定製人讓售給小弟試品,只有一餅!
所以無關炒作!
今日拆封,只為供前輩茶人研究之用!
作者: 大頭球王    時間: 2012-12-3 15:38

四五茶人偶爾茶聚閒話家常喝茶品茶論茶不亦樂乎.

在明天系列的茶聚中有一茶品大家覺的很有討論性並也引起 ...
緣投明 發表於 2012-12-2 08:03



    請緣兄短訊告知,茶樣應寄處所
作者: bluegallery    時間: 2012-12-3 15:47

回復 16# 普普人


    2年前與後的99茶會和part5之不會再有明天茶會喝的都是同一餅紅印毛尖
    雖然我不是茶主,但這事茶主親口掛保證

   這3次茶會均好命地都有跟到,對於2年前99茶會的細節早已淡忘
   故只能針對2年後的99茶會和part5茶會的細節作描述
   我個人認為茶樣部位的差異或許會有影響,但應該不至於出現這麼大的落差
   我認為可能會是: 浸泡時間,溫度,置茶量的影響
   1.浸泡時間:緣兄慣收水後出湯,相較於杜老爺之每泡均拉長時間,顯然99茶會是有浸到
   2.溫度: 緣兄慣水沸後即熄火,故隨著沖泡次數,水溫下降是必然的,99茶會由於視線被桌子擋住,觀察不到水壺情形,
              有請普普姐或杜老補充
   3.置茶量:part5茶會是用8杯廠版鴿嘴,置茶量為7.5g,99茶會用的是李大獨門壺,置茶量請杜老補充
作者: thisway0625    時間: 2012-12-3 17:28

永和茶會....
茶樣是我撥裝...各茶品均為10克.....
99紅印毛尖樣品..是瑩大ㄉ
壺之容量要問李大....沖泡時間要問杜老爺....
作者: dulouya    時間: 2012-12-3 17:45

茶會進行   每泡置茶十公克  壺用紅土八杯

溫潤泡五秒洗茶

一,二沖水二十秒內   同盅分享

三,四沖加五或十秒不等     視茶性而定  

  五,六沖再加十秒  

七,八沖就斟酌茶性   時間不定

每兩泡茶  中場休息   (  茶樣由與會者記名抽出  )

淡淡的茶汁味  喜好濃郁者一定不愛  請見諒囉

這次茶會進行  讓我 有點 茶會的  FU  

希望這種 FU 能延續下去   

時間到 手機狂Call  原來是氣管炎呼叫

尚有任務在身  匆匆忙忙留下買路財



另註 : 每冲皆 水沸後 注水
作者: bluegallery    時間: 2012-12-3 20:58

感謝杜老爺說明
至此,就水溫,置茶量,浸泡時間而言,99茶會皆高於part5茶會

不過是不是同一餅茶,迄今還是個問號,因為茶主跟我說過99茶會前一晚,他親自帶茶去給普普姐
因為99茶會要求以2年前出現在99茶會上的茶,再次品飲為主,所以到底當晚拿給普普姐的茶有沒有在隔天茶會上泡飲,就有勞普普姐了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12-3 21:20

永和茶會....
茶樣是我撥裝...各茶品均為10克.....
99紅印毛尖樣品..是瑩大ㄉ
壺之容量要問李大....沖泡時 ...
thisway0625 發表於 2012-12-3 17:28

報告.....實測180cc的朱泥壺

不過真正的問題就如BG兄37樓第2點所說的.....99茶會由於視線被桌子擋住,觀察不到..........
杜老爺雖然長得仙風道骨+道貌岸然的,但由於被桌子擋住,我們看不到他桌子下的手在做些甚麼
也許這正是問題所在...............
作者: wkchang    時間: 2012-12-4 08:26

抱歉,由於公事繁忙,直到今日才有時間來討論一下這餅茶。

1、永和茶會據小弟所知,99年時用的是瑩大的茶,而今年是否用瑩大的茶普普姐應該知道。
2、此次緣居失意茶會用的是小弟的茶。
3、99永和茶會泡手是阿牛大,今年是杜老爺,而中和失意茶會泡手是緣兄
4、以重手程度來看,小弟研判是杜老爺>阿牛兄>緣兄

由於這茶小弟已收了許久,一直有在追蹤,且不論它是否大樹茶,但幾年品飲經驗下來,真的是今年落差最大,之前是茶湯甜細帶微苦澀,但今年喝了3次,完全是苦澀當頭,這我很確定,換句話說是苦澀感是與日俱增的…。

亦因此,才引發新茶不苦不澀不是好茶?或是不苦不澀才是好茶的疑問。
作者: SFG    時間: 2012-12-4 09:11

經驗分享
大樹茶在新茶階段,正常泡飲,確實較台地茶好入口,但並不表示苦澀不重,重點是置茶量、水溫、時間,正規的大樹曬青毛茶製成的生餅,小弟是8g5分鐘沸水沖泡,第二次再加時間,用磁器大碗或大杯來沖泡,原汁原味試茶,原形畢露,不修飾,苦重會化微澀,湯質厚重,重點是"會化"兩字。
以上請諸位茶友參考之。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4 18:00

經驗分享
大樹茶在新茶階段,正常泡飲,確實較台地茶好入口,但並不表示苦澀不重,重點是置茶量、水溫、時 ...
SFG 發表於 2012-12-4 09:11


重點是"會化"兩字。

確實是重點
作者: 若水    時間: 2012-12-4 18:13

回復 42# wkchang


    偶们今天下午...喝的是~~大仁哥泡的... .(很大人ㄛ)...
茶樣也拿到了...現在就等著~~滴血認親茶會..您们的感想出爐
偷得半日閒..歡笑整個下午
感謝又青姐與大仁哥招待...
作者: thisway0625    時間: 2012-12-4 19:15

回復 42# wkchang


品飲茶品出處:
99綠大樹--瑩大
99易昌號--瑩大
99敬業號--瑩大
99易武順時興--羽身兄
99下關全紅飛--黃兄
99紅印毛尖--瑩大
99建宏女兒茶--吳兄
外加99傣文青餅--黃兄
作者: Mic    時間: 2012-12-4 20:50

以小弟個人的試茶經驗覺得,除了老茶較穩定以外(夏冬仍有明顯差距),
普洱茶在新茶階段與中年轉化階段的變化幅度常常是昨是今非的局面
令人摸不清其發展脈絡
直到從老前輩處學來幾個觀念    經弟個人測試後覺得較不會缺漏一些細節
如以100cc白瓷蓋杯為例   用5-6克(稍重)為原則
水溫以沸水為佳    因為可以從茶湯釋出情形來判斷茶菁條件
如台地茶較快  揉捻重較快  茶菁細嫩較快等    但3年內新茶則水溫稍降
原因新茶茶香易受高溫沸水影響   且容易苦澀影響口感
最好從第1泡泡到最少8泡   如新茶  中間要讓其降溫  避免連續高溫如煮茶般
每泡都要試喝   前3泡的重點   新茶是測試製作工藝   其餘是測試倉儲
4-6泡就是測試茶質    7泡以後則看甜水的程度與耐泡度
每泡都要留一小杯置冷後再比對一次   我的經驗告訴我   置冷後喝最準  誤差也最小
印象最深刻    尤其是台地或大小樹差異    茶區差異    與倉儲差異   
置冷後一覽無遺     
以上經驗  供參
  新茶則因水溫稍降
作者: tedin5313    時間: 2012-12-4 22:48

今天下午前往羽身兄府上(生活居),與幾位今年同往雲南一遊的茶友相聚,其中楠珍號阿達與麗如兩人,終於信守承諾在年底之前送作堆的修成正果,所以這次的聚會也算是給予事後的祝福(我覺得事前的告知不如事後的監督,這點很重要。)

會中剛好藉機把此題主角提出來,實際沖泡品飲一次,大伙順便交換一下意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數據或經驗。

現場照了點圖,一併丟上來比對比對。
圖中看到臉的這6人,是雲南行的成員,另有郭教授因事不克參加。

換個角度來看,我照相換成水姨入鏡,這叫置入性行銷。不過這張看起來有點符合那句:「老弱婦"魯"」

不能再廣告了,我們對主角開始真的有想要怎麼樣。看一下外包。

餅面,我看來是刻意挑過的原料,細嫩的芽葉居多。


窩底的成分也是一樣。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2-12-4 23:15


今天由自撐高手的羽身兄主泡
雖然我們一致懷疑前述一啼就忘記出湯的人是他
然而羽身兄雖然一啼再啼三啼...可是泡茶卻是無一失手
茶喝來感覺也改頭換面(比9月份好)

8杯  置茶10g
茶湯苦澀度在野放茶的範圍----苦不特別重  澀較明顯
口感不像台地茶園茶
第1.2杯(前四泡)茶湯口感雜
第3杯澀略降口感稍好些
香型特殊  茶湯算有質   但還不好喝

茶底很細嫩  竟然會用到這麼嫩的茶青  前所未見(像高等綠茶的, 但雜亂一點)
但不像大樹的春芽
茶湯也沒特別屌(比起後面喝的茶)
此茶可以作為打破“春尖“執迷的反證
作者: tedin5313    時間: 2012-12-4 23:24

為了怕有人對此番沖泡的種種產生質疑,我們律定了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
鐵壺,木炭煮水,小火保持沸溫,八杯紅土宜興壺,10公克茶量,1.2.3.4泡15秒、5.6.7.8泡20秒,二沖一飲


實際沖泡情形,順便看看阿肥哥哥的鮮鮮腴手。
  

茶湯的色澤,略深的橙色,明豔中帶著油光的透亮。

葉底也呈現鮮翠活潑和飽滿。


就口感而言,我仍給予高度的評價,主要是香氣清揚,有苦澀,但不過分留存,口腔飽滿有膠質,收歛性反應佳,耐泡度頗長,尾韻綿長,身體反應蠻舒適。

其他的部分,請在座的也提出分享。
作者: 羽身    時間: 2012-12-5 01:44

不是我要特別強調泡手的問題 真的今天喝起來 就是給他不一樣 好喝 從茶湯的表現 個人比較不認同大樹茶 但轉化是不錯的 雖然有苦有澀 但是合理接受範圍
作者: 小胖    時間: 2012-12-5 21:10

看到大家這麼多元的評語並不感到有何意外,
這款茶打從2004年拆了一餅持續品飲觀察轉化至今,
僅餘10幾公克的量而已,
剛開始多是驚喜進而驚奇再而驚訝,
這餅茶可以說是我這二十幾年來所接觸的普洱茶裡面,
轉化趨勢最詭譎多變難以預測的,
我最喜歡把這款茶拿來跟綠大樹或是99易昌號1比1拼配泡來喝,
結果有如音響加裝超高音或超低音一樣,
茶湯的層次頓時豐富不少,
至於它倒底是不是大樹茶?
在2008年之前我品飲觀察比較認為---它的茶菁來源處應當是跟綠大樹差不多,
依稀幾得當年賣茶給我的盤商好像曾說過---它的原料是從綠大樹的該批原料中挑出來的春芽,
該開始幾年喝到的茶湯表現也多是跟同時期的綠大樹有非常相近的調性,
我曾在盤商看過這款茶的原始包裝是紙箱,
勐海茶廠的大票就直接印在紙箱側邊正面上,
大票有個很大的孔雀之鄉圖案,
印象中麥號不是數字---而是[高檔野生青餅]或是[野生高檔青餅],
這茶有兩種紙質的包裝紙---就跟綠大樹一樣的那兩種厚紙,
盤商信誓旦旦的說都是同一批---不像綠大樹那樣有不同批次,
我只拆了超厚紙的一餅來喝沒把兩者泡來比較,
不過就外觀與乾聞茶餅應當是很有可信度才對。

這款茶松柏兄也很用力的收了不少,
而且他經常在盤商那邊駐店,
應當有很多珍貴的心得與內幕資訊,
不知道是否願意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作者: thisway0625    時間: 2012-12-5 21:39

此茶溫潤泡與1&2沖.香型很不文雅[ㄒㄧㄠˊ味]
茶湯稠厚.略苦澀[比上次低].茶滋悶膩....
偶....不喜歡[[太詭變]]!!!不是偶ㄉ菜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5 22:11

此茶溫潤泡與1&2沖.香型很不文雅[ㄒㄧㄠˊ味]
茶湯稠厚.略苦澀[比上次低].茶滋悶膩....
偶....不喜歡[[太詭 ...
thisway0625 發表於 2012-12-5 21:39

不同的條件下泡出來的感覺真的是差很多.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5 22:13

看到大家這麼多元的評語並不感到有何意外,
這款茶打從2004年拆了一餅持續品飲觀察轉化至今,
僅餘10 ...
小胖 發表於 2012-12-5 21:10


感謝版主的好資料讓大家對此茶能有更多的了解.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12-5 22:20

此茶溫潤泡與1&2沖.香型很不文雅[ㄒㄧㄠˊ味]
茶湯稠厚.略苦澀[比上次低].茶滋悶膩....
偶....不喜歡[[太詭 ...
thisway0625 發表於 2012-12-5 21:39

我相信這跟泡手絕對有關,換個泡手氣味應該就會很文雅了...........
作者: 素還真    時間: 2012-12-6 07:33

引用胖兄.....
在2008年之前我品飲觀察比較認為---它的茶菁來源處應當是跟綠大樹差不多,
依稀幾得當年賣茶給我的盤商好像曾說過---它的原料是從綠大樹的該批原料中挑出來的春芽,
該開始幾年喝到的茶湯表現也多是跟同時期的綠大樹有非常相近的調性....

這點弟看法相同
有葉大叔的fu
茶湯感很細緻猜測是茶葉級數原因
它的多變性弟猜測是揉稔度低
且此茶埋飛頗有復刻紅印之意
作者: 小胖    時間: 2012-12-6 10:57

回復 57# 素還真

根據當年盤商的說法---此茶埋飛並不是復刻紅印之意,
而是要偽裝成三無茶品的身分---以較低的運費走越南轉口路線回台,
但訂製者後來擔心事蹟敗漏被海關查獲,
還是依一般原包普洱茶的運輸途徑運送回台.
作者: 百草    時間: 2012-12-10 00:23

回復 55# 緣投明


   





  


作者: 百草    時間: 2012-12-10 00:29

1.2.3.....99後期紅印(紅印毛尖).
4.5.6.....99綠大樹.
作者: 百草    時間: 2012-12-10 00:56

兩片茶"同時"由莊董向葉董訂製,葉董收集茶菁後委由勐海壓制.
後期紅印精選1~3級春尖茶菁壓制,茶菁來源不同於綠大樹.
後期紅印埋飛方式確實有復刻紅印之意.
相對於綠大樹的子孫滿堂,後期紅印單純多了.
這兩片茶是不是易武茶區.....不是重點!
這兩片茶是不是大樹茶.....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覺得他們好喝嗎?
或許明年,或許5年後,茶湯會有更清楚的答案.
作者: 百草    時間: 2012-12-10 01:22

兩片茶的外包紙一樣都是手工棉紙,厚薄落差是正常現象,都是同批茶.
由於當時要求1~3級茶菁,後期紅印的訂製成本略高於綠大樹.
作者: 緣投明    時間: 2012-12-10 12:01

兩片茶"同時"由莊董向葉董訂製,葉董收集茶菁後委由勐海壓制.
後期紅印精選1~3級春尖茶菁壓制,茶菁來源不同 ...
百草 發表於 2012-12-10 00:56

感謝百草兄詳細的資迅分享,像這樣正面的討論才是茶友們想要的,也才是大家的福氣.
作者: 大頭球王    時間: 2012-12-10 19:49

本帖最後由 小胖 於 2012-12-11 00:11 編輯

依據莊兄說法(口述歷史)
紅印春尖埋飛方式確實有復刻紅印之意!
但並沒有要埋如此之深,
希望像紅印內飛般,有些還可看到一小角!
但對岸工人誤解其意,置於茶餅中間(深埋),外表完全無法看出!

另一方面,
茶菁級數,依莊兄說法,葉董告訴其為特1--特2級
(莊夫人記憶中為1--3級)
此餅製作之前,莊兄有先試飲毛料,認為有質有回甘,
特殊的是有股細緻的雅香,
因而決行製作!
為恐仿冒,紅印春尖及綠大樹內飛背面,皆加蓋印文.

99綠大樹(部份)+紅印春尖(部份)+某大熟沱+97小生沱,於99年底同時抵台!
作者: 百草    時間: 2012-12-10 22:46

當時因運輸管道的關係,99年綠樹與紅印只各回來10餘支,都是搭飛機的.
綠樹回台後就在市面流通,大貨也陸續空運回台,總量90幾支.
紅印則因當時中茶事件而未見於市,大貨也於2004開放後才全部回到台灣.
總量約60支
作者: 普普人    時間: 2015-10-25 16:13

再看到這帖 馬上有股衝動想把這片茶再拿出來喝喝看
上次的99茶會後就沒再喝過 真的很想試試看
無奈 最近有些欠安 這類刺激性強的茶不太敢碰  猶豫再三還是打消念頭
有人最近有喝過的嗎?可以分享一下心得
作者: shm0627    時間: 2015-10-25 23:08

對阿~一轉眼又是三年~
真的很好奇呢!!
作者: 瑩瑩    時間: 2015-10-27 17:28

沏飲1999普洱青餅~
此餅僅存茶樣(惜福-碎屑)
茶乾









第1-4沖混合茶湯






第5-8沖混合茶湯






第12沖茶湯&葉底









作者: 普普人    時間: 2015-10-28 09:19

與三年前比 喝起來如何?
作者: 瑩瑩    時間: 2015-10-28 10:46

與三年前比 喝起來如何?
普普人 發表於 2015-10-28 09:19

三年前ㄉ滋味已模糊記不得了!

此餅僅存茶樣較多細碎葉~
香氣已略轉沉凝,微苦澀能化生津,湯滑水甜韻綿長,依然合個人口味。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