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在08年12月,艸堂在友網發表過一系列的『泡茶日記』,
當時不知哪裡來的傻勁,居然寫了將近一年的日記,
茶 ...
翕哱艸堂 發表於 2011-5-7 19:38



   
草堂兄您老人家有空多動動手指頭吧
不要老是消失不見

先給您的帖子加精
但是您要答應我把那4-50個帖子全部貼上來(最少也要貼一半以上)
不然小心我給您『取精』

TOP

發表於 08-12-26 10:58
泡茶日記12月26日,氣溫20.5℃

80年代純乾倉雪印青餅,
今天氣溫算溫暖,泡雪印 ...
翕哱艸堂 發表於 2011-5-10 12:14


也來湊熱鬧一下,是07年12月發表的關於純乾倉雪印的身世和品飲報告----(有點懶,圖片只附兩張)
   
普洱事件2007/12/18 白雪公主與我(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2&l=a&fid=6

上一集聊到我們的”印學大師”---黃老闆---驚天地泣鬼神的弄瓦之作….雪印,
我說,我實在是正的看反的看斜著看倒著看也看不出來雪印到底有什麼特徵被歸類為印級家族,馬上,就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玄機之處,留言給我說:雪印和黃印都是紙筒包裝!!

確實如此.
在03年以前勐海廠常規茶中有使用紙筒包裝的好像只有黃印和雪印.
雖然在03年該廠也又出廠一批仿認真配方黃印的七子餅也是使用紙筒包裝,但是那一批茶是茶商的定製茶,做不得準.

為什麼黃印和雪印會使用紙筒包裝??我猜當時可能是為了外銷用,用竹殼包裝容易產生竹殼屑渣,而且也容易蟲卵夾雜出關,用紙筒便顯得衛生乾淨多了…至於為什麼後來又改回竹殼包裝??大概是當時的竹殼比紙筒還貴吧,另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紙筒太軟不易固定,很容易讓茶餅的包裝紙互相摩擦而破損,這大慨也是目前市面上的黃印及雪印品相不佳的最大原因吧.


回來說說我們的印學大師,我是真心佩服他的.
一般來說,把73青餅歸類為印級家族是很有”視覺效果”的!!我的意思是,普通的茶友---不是常接觸73青餅和綠字黃印的茶友,我指的是手上沒有73青餅和綠字黃印只是從普洱茶圖鑑上認識這兩片茶品的茶友們,如果你突然丟出一餅茶要他區分那一餅是73青餅還是綠字黃印…那還真的是有一點難度!!!因為這兩餅茶包裝紙上的印刷是一模一樣的,除了紙質略有不同;就算是拆開包裝紙看餅身,那一樣是難辨雌雄!!---兩者只有內飛紙質和內飛字體稍有不同,一般茶友不把兩塊餅上手摸個幾十遍外加高人指點很難看的分明,…雖說兩者的品飲口感天差地遠,但是若論視覺效果還是很容易唬弄人的.
但是雪印呢??想來想去還真的是只有”紙筒”可以與黃印扯個邊邊!!


各位看官,大家莫看我從頭到尾猛對雪印扯爛污好似要一手打壓雪印,可我只是客觀的就事論事.
就型製論型製,雪印確實是沒有資格稱上一個”印”字,但是就實質口感而言,雪印絕對不會輸給他的表哥---73青餅!!---這一對表兄妹雖然和真正的印級家族一表三千里,但是拿起族譜仔細對照下來,…原來73青的表叔的媽媽的前任老公的外甥就是雪印的大伯哩!!!兩個人一大圈繞下來竟是同父異母親兄妹,年齡差不了幾歲,住的還是同一個眷村勒!!


好了,說了一大堆邊邊角角的雞毛蒜皮,也該見見這一系列主題的女主角了.

有請白雪公主出場



這一片雪印是以稍厚的絲棉紙包裝.從外包紙可以很容易看出來是網版印刷.所以每一張包裝紙多多少少會有一點差異.但大致上就是這個德行.差別只在於有些是一點雲的版本有些是兩點雲版本

這一片是一點雲的版本

一般而言雪印最容易辨別的特徵是小內票.應該是這麼說.如果內票不是小張的就不能稱之為雪印...當然有些茶商推銷內附一般內票的7532會美其名"二代雪印"之類的.那是鬼扯淡!!是雪印就是小內票.不是小內票的就是7532.就是這麼簡單


讓我們脫下白雪公主的公主裝吧

正面.


看的出來嗎?這一位白雪公主可是從小到大皇室裡面長大.沒有入過倉的喲


背面

對了.為了防止色偏.前面十張照片都是在室外太陽光拍攝


白雪公主的第二個血統證明---朱砂紅八中內飛.只要不是這種顏色的內飛就不是雪印


這一張就是小內票

可以清楚的看到這種小內票除了本身的尺寸比一般內票小以外.她的字體也明顯和一般內票的字體不同

這張小內票上有斑斑的雪漬(油漬)...這種油漬和一般入倉餅茶所留下來的水漬有明顯的不同.水漬給人的感覺比較生硬.油漬相對而言有一種化開來的感覺


餅身加小內票加內飛再加上包裝紙的合影照


從茶餅上掉下來的茶屑

這一張照片自然光的採光度剛剛好.很適當的表現出此餅的原貌



剝下來吧.


大約六公克.以滾水倒入蓋杯.每一泡大約浸泡一分鐘左右



第一泡茶湯

由於保護的太好了.這位公主的個性可謂是不諳世事.菱菱角角.毫不圓融.




喝入口中的感覺...第一個給我的印象是---有一股奇甜鑽入我的齒縫舌尖!!

這是很奇妙的感覺.一般而言我喝茶.那茶湯入口後第一個接收的感官資訊應該是香氣的變化.然後茶湯在口中醞釀轉換後才慢慢吞吞的分成一段一段味覺資訊陸續傳到我的大腦神經....


然而此茶卻反其道而行!!在茶香味還在以超音速的速度封包傳送時...那一股超甜的味覺效果竟然以迫不及待的超英趕美的決心和爆發力以超光速的速度咻~~~~咻到我的大腦皮質層...



嗯...锰爆式的清甜!!原來這就是國王和王子敗倒在白雪的公主裙下的絕技...



接下來的是一股帶有古大理勐海國那皇家體香味.那一種味道如果平民家的販夫走卒聞起來可能會不習慣以為是狐臭味哩.但是識貨的茶友聞多了就能理解箇中好滋味

想當年.大清朝國王乾隆皇瘋狂迷倒在香香公主的腋下大慨也是因為這種皇家狐臭味吧...只不過香香公主生長在西北方的畨邦.所以味道可能稍稍有點不同...也許多了一絲絲羊騷味也不一定.




猛爆式清甜~~勐海國皇家騷味~~第三波接下來的衝擊是引爆在口舌間橫衝直撞的潑辣!!!


首先是那強烈的收斂感.
那種收斂感並非帶刀帶槍小混混那種橫刮直鏟的粗魯行徑...那是一種相對而言溫文的多卻全然徹底抄家式的全面.把茶湯在嘴巴裡面可到之處完完全全翻遍個夠的全面性收斂.



隨著全面性收斂感.就像是黑洞把本身所有質量全部粉碎壓縮到唯一的奇異點後...突然震撼的以口水的形式在口腔內引爆開來


猶如夜晚的國慶煙花



才喝到第三泡.肚子已經發出訊號───無法消受潑辣的公主了

於是拿出我今天的茶食*菱角
12月初.已經是嘉義地區菱角的產季末期了.一大早到菜市場買了三斤一百元的菱角回家.用電鍋燉了一小時起鍋後成了我這幾日的新鮮零食




推薦大家拿菱角當茶食.真的不錯.菱角扎實清淡的口感配上清爽的茶湯不會搶味.豐富的澱粉質很有解生茶刮胃的效果



這應該是第四泡的湯色



第五泡.

也是最後一泡.之後我就把她全部置入茶海中混成一大杯邊工作邊當成開水飲用



未入倉雪印的第五泡葉底.

可以看出來葉子還未能完全舒展.綠褐色的公主肉體顯示出她將熟未熟的青蘋果風韻.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quote奇怪的好!
區區也常有此奇怪
所以呢?(藉近來某個政治名人的問話)
香巖 發表於 2011-5-20 10:47


沒什麼好奇怪的
人是感覺的動物
偏偏感覺很不準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