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每次拜讀射大的帖,總是會有不少收穫,前面茶友從很多角度來詮釋茶人的內涵,非常多元,見識了!何謂茶人?
先從幾位前輩的文獻摘述再切入


李曙韻認為如果自視為茶人,如同身著袈裟僧袍的宗教修行者,就不該在台上台下、人前人後表現不一。簡言之,沒有下班的茶人。一旦自詡為茶的修行者,茶人的德與格,自然就該受到公眾的評論。許多人在習茶的過程中,往往自作聰明,或機鋒太露,反而耽誤了茶性的養成。低調內斂,是習茶的安全姿態;留有餘地、不強求鋒頭,才符合茶人的格調。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570526448-2.php)

徐國璽認為茶本是茶,禪就是禪,茶本性清馨,禪就是人的本性,善與光明。(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page.php?pid=5993)


從字義觀之,可謂知道茶的人,喝過茶的人,賣茶的人,藏茶的人,品茶的人,種茶的人,製茶的人,舉凡與茶相關或接觸的人似可謂之為茶人!然茶逐漸發展為不同型態的茶道文化後,誠如孔孟思想後諸子百家,各自對區域性茶文化,有獨到之處。因此,有人勤於專研,提供給喜歡茶道或茶藝的人分享,久了,便被較多的人或群體尊稱為:茶人----這種茶人慢慢又發展成2種類型:1為謙卑型茶人(愈多人尊稱愈是謙卑)2為狂人型茶人(愈多人尊稱愈是狂)


看來茶人似乎並沒有一個標準,事實上也沒有一個真正所謂完全茶人(俗稱達人),種茶的人理論上比賣茶的人會種茶,賣茶的人基本上比種茶的更會說茶。當然,也有懂種茶也董賣茶的人,也有賣很多種茶的人,更有品嚐很多種茶的人,這些都不能說不是茶人。


茶人既然是一種恭維對人的尊稱,那就要回歸到人性純真的那一面批判該是茶人的禁忌(並非指不能批判)!比較接近第二類型,其實批判又是另一種學問,分享則是茶人的意境,比較接近第一類型,其實分享也是另一種藝術!


引述他人論述,難免正經八百,其實是瞎扯一堆或許有些茶友早已關燈睡覺了!射大是否發現第2類型茶人有愈來愈多趨勢才有感而發呢?若未言中日後再好好多拜讀大作.也請包涵囉!
12

評分人數

  • 千尋

  • 鎔陞玉璽

  • 賴虎

  • 羽身

  • anliuu

  • 小神童

  • tonystyle2002

  • 阿德

  • 容爸

  • 射過溪

  • 若水

  • 圓仔花

TOP

您呢 ?
您因茶而產生了甚麼樣的體悟 ?
您會為自己這個"茶人"下何定義以自許並實踐在為人處事上 ?


過度的吹捧叫-----虛偽

過頭的尊稱叫-----虛名

過高的名號叫-----茶人

過人的茶人叫-----凡人

過奶的茶葉叫-----奶茶

過頭的茶話叫-----找碴

茶人----人性----利益-----易懂難搞也呼!
5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小神童

  • 星天牛

  • 羽身

  • 圓仔花

TOP

你開個題聊個茶,就會被認為心懷不軌,不是茶商就是茶商的同路人,是黑的
任何事都會被這樣的茶人,用有色的黑白眼對立著看


看來射大對此非凡人之茶人--------已尊敬多時------鍛鍊修為已非3秋

想必在不久的將來此茶人----------將再進階與之歡唱

屆時

我等將漸漸看見他掉落的面紗

眼見與您在千里之外的華山--------------論劍

醉了-------胡言必出亂語

待山人自我了斷-----橫躺枕頭山

醒後

再探---------哈哈哈哈哈----茶人---凡人----尿尿當個睡人 哈哈哈哈哈
3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捨 於 2013-5-12 08:04 編輯

例如說,學佛很好,但有的人沒學佛前是個和善的好人
但學佛後卻變得不可一世的自我清高起來了,看啥都不對眼
常常拿著成佛入聖的境界目空一切,拿著佛法片段無端的羞辱於人,就如佛教說的"貢高我慢"
結果學佛不成反成附佛外道



比喻的非常適切!其實道穿這一切好像不過就是---人性決定大於茶性的一種過程?!
就像有些人善於言表,說的多做的少;有些人善於行動,做的多說的少!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往,有些人喜歡點到為止.有人喜忠言亦有人喜讒言
各有各的長處和偏好!
生活中常聽到有些人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這是思考判斷與行動的轉向,某種程度來說也有學佛人或茶人同質性
人的基點推升後,看似不錯,但所謂物極必反,就好像:絕對的權力等於絕對的腐化!

人愈有錢或愈有權時,相對於還沒有錢與權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大部分的人是有差異的!
因此,狗眼看人低.勢利眼等詞句才會相傳至今!科學可以改變生活方式,但始終無法突破人性!
不過就是對當下的一些事物現象,天馬行空暢談,睡覺前又鬼扯蛋了.茶友們晚安!
4

評分人數

  • 阿德

  • 射過溪

  • 圓仔花

  • 小神童

TOP

您說的這些 輕蔑與嚴厲的指控 都是經常發生的事實,我只是據實提出這些現象作為反思而已
若這些經常發生的現象是 輕蔑與嚴厲的指控 ,那這輕蔑與嚴厲的指控 是來自造勢者或肇事者
絕非來自提出反思者



個人認為這是論壇,社會現象與人性思維,本就是各自表述,何來對錯之有?執意針鋒相對或對號入座均為過之,射大兄平日熱心發帖給茶友增廣見聞,偶而還會穿插幽默或娛樂---性語.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這都是測試個人涵養修為的好料!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 然若淪為輕衊與嚴厲指控誠屬不佳,再好的音樂也有人不喜歡聽!不喜歡聽的方式可以走開或是塞耳朵或是等因要停了再來!倘若他並非在夜深人靜或故意對準你家來放一些三小音樂外,犯不著一定要批判音樂難聽,甚至要求關掉,這是開放空間人人有表述權利,說到這裡您要幹醮我--也無妨.這就是事實陳述.不喜歡就離開別理.喜歡的就留下繼續拉哩啊-------有何不可----

3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圓仔花

  • 射過溪

TOP

本帖最後由 捨 於 2013-5-13 15:47 編輯

感謝前面茶友引經,努力爬文發現下面的解釋不錯淺顯易懂-----

分享一些仿八股

不過後段也有不一一樣見解的文辭摘述,可見中國道理博大精深非一般凡人所能理解實踐!


老子學說 是以虛無為主與孔子儒家思想

禮義廉恥 仁義道德 反差極大

致使後人對於道德經的領悟


見皮不見肉 見肉不見骨

真正的精髓 悟者少之又少

所以裡面蘊藏的智慧 也易被誤解

那也是道德經二千多年來

沒有真正發揚的原因


絕聖棄智 民利百倍 是說停止知識上

一般認為是好的 是聰明的

放棄每個人都想要去擁有的

才能真正得到智慧的開啟 反而能民利百倍

因為智慧是在虛無裡的領悟 不是在知識的累積


絕仁棄義 民復孝慈 意思是不要把仁義

當做是我們要表現給別人認同的善舉

人才有辦法回復真正的孝慈 因為仁義 孝慈

是很平常 人本來就應該要做的事 沒什麼好表揚的

如果需要表揚 就是失去了仁義孝慈 才要表揚


絕巧棄利 盜賊無有 是要我們放棄個人的小聰明

丟掉個人的私利 盜賊就會消失 因為人的貪心

都以自己的擁有來累積 於是引來盜賊的覬覦

而且人本身就是盜賊 以個人的巧思

來占據天地間的究竟 沒有使用

等空間流失 究竟也已毀壞

也是人心沉淪 天地災變的因素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是因為這三樣說法

跟一般的教育不同 會讓人以為是錯誤的教育

所以說文不足 但是這樣的教育卻是真正的智慧


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告訴我們另外再說明

就是人要回歸最簡單的原始 沒有個人私心 以天地為心

這樣的領悟 這樣的智慧 才不會墮落無知

天地與人的靈性 才能長生久視 永恆不滅!


另一種說法又有不同見解,摘述如後:

千古以來,註解老子的學者專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困於老子的語

言文字,沒有聽出弦外之音,把老子誤解得太厲害、太離譜了。實際上老子、孔子

都是同一精神,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老子對春秋時代社會的批評,是要「絕聖棄智」。我們研究春秋、戰國的歷史,

那真是越讀越使人感到高明。孔子作《春秋》,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書籍。有人說《春秋》不能讀,讀了會使人奸詐狡猾。孔子自己也說過:「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歷史讀多了,好的榜樣沒學成,壞的手段全學上了。例如,一般人讀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諸葛亮難效,曹操易仿。看小說都想當書中的主角,讀《三國演義》,想當劉備者不少,想當趙子龍、關公者更多。很多人將自己的欲望,投射到書中有大能力、大聰明的角色情境中,結果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何其可悲!那個時候,對聖人的標榜特別的多,幾乎每一個會講會說的都是聖人,聰明才智之士,比比皆是。從春秋到戰國這一階段,在我們整個歷史中,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我們讀春秋、戰國時的著作,有時看到某人講的話,非常有理,但是再從反面想想,又覺不對,應是反面正確才是,然後再轉到另一個層面來看,則前述二者不無可疑。每個人的意見都很高明,也都有值得商榷之處。當時真是一個文化變亂、社會變亂的時代。下面這個說的真好老子主張「絕仁棄義」,不以聖人為標榜,不以修行為口號,只要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做人,那便是真修道。「絕仁棄義」,要廢除那些假仁假義,傷天害理的做法。有時候,我們看到歷史上的故事,很多是口頭上大吹仁義道德,要幫忙人家、救助人家,結果對方倒了大霉。這種仁義其名,侵略其實的勾當,非常要不得。至於「絕巧棄利」,那是針對人類喜歡耍自己的聰明才智,自認高明而言。東西方宗教皆認為使巧用計,想辦法耍手段,一般都是為了圖利自己,那是強盜心理,是不道德的。因此,老子提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作為我們生活修養的中心原則。隨著,下面再告訴我們學道的榜樣,做人做事的涵養,繼續沿著他一貫的理路發揮。不管前面茶友背後用意為何?有機會爬文溫故知新都是好事-----古文學不盡再說聽不懂!
8

評分人數

  • 千尋

  • digiaimo

  • anliuu

  • 小神童

  • 羽身

  • tonystyle2002

  • 射過溪

  • 圓仔花

TOP

本帖最後由 捨 於 2013-5-15 15:56 編輯

回復57樓射過溪


也正因為都不是壞人,若只是因為一些狹隘的思維與觀念而傷害了原本很好的茶友情誼,那就很可惜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可惜與不捨,所以才提出這樣的反思


的確!正因為都不是壞人!您---我皆凡人,誰都會有鳥氣,這種鳥氣連茶人或是習佛人都有不是嗎?像自以為是也一樣,為什麼我會跳過那帖子部評分?我沒看嗎?有!就像別的茶友看我帖子一樣過門不入一樣,彼此.彼此!大家都有那股鳥氣和自以為是.狹隘思維的觀念!正因為看到無法接受的帖子害自己失去包容的風度!修練破功!是啊!我不是一直要求自己要廣結善緣要包容要尊重!?怎自己卻做錯誤的示範哩?唉!證明自己只是個凡人罷了而不是茶人,不過是喜歡泡茶,還不見得能喝爛茶的人!!!!


人生如戲:射大您已經公開自己有反思能力!讚喔!我想自己也要跟進才是!但我會採取不公開的方式辦理.有些事解釋不清,解釋清了又如何?有人喜歡就好!誠如前面茶友所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如戲,閣下已經演得不錯了.至少在這您已經有很多粉絲囉!


自省(公開自省):言多必失!是說出來的;喜歡與不喜歡是想出來的;人們道理都懂,修養都有,只是-------真的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和不會破功的修養.所以還是自勉從頭再學習修養.不能只是當個泡茶人,偶而還是練習先喝爛茶吧!(請不用包容我!)
3

評分人數

  • 圓仔花

  • 小神童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