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30# san
甚至同一芽葉,葉與葉就會不同,同一茶區,不同葉片,不同葉型,不同鋸齒,不同顏色..極其正常!因茶樹會隨環境或氣候自行變異
大家用看葉底來判斷什麼呢?又如何判斷呢?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3

評分人數

TOP

小弟曾看過某書附茶園照
農舍前一棵大茶樹
屋主說已800歲了
茶園則是他明朝的祖先留下來的
所以茶樹 ...
龍馬 發表於 2010-9-20 13:37



    景邁 萬畝古茶園 也是 栽培的茶樹,其實 雲南 古茶樹 大都是栽培的茶樹

我想 目前 說的 台地茶 應該是 如同 29樓的大大 所說的 那種 種植方式
緊密 種植 ,施肥料,而不是 自然 吸收 土中的 養份

TOP

回復 31# san
這是以前的茶園!看看後自行判斷!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轉錄一段石昆牧於他網發表的文章
供puerh 兄作參考
"為何野生茶有如此大的炒作空間,主要是因為坊間普洱書 ...
香巖 發表於 2010-9-19 19:23

”因為單一茶區單一茶種的製茶...”
這個說法,與實際又不相符了!
單一茶區的實種茶樹,株株不同!正如兄弟姊妹血緣一脈,卻個個不同!
單一茶區的茶會單調,沒層次嗎?值得進一步思考!

TOP

回復  san
甚至同一芽葉,葉與葉就會不同,同一茶區,不同葉片,不同葉型,不同鋸齒,不同顏色..極其正 ...
san 發表於 2010-9-20 15:52



    真的是 國王的新衣 耶,一語道破 我的 心

說真的 : 茶我不懂,更不用說 普洱茶了,只是想來這 跟 眾前輩請益。
原來平常  大家 喝茶 看 葉底 是  "真..假仙"

我 每次 喝玩茶 都要 學別人 看一下 葉底,然後 就要 逢迎 說 好茶好葉底 大樹茶,喔,不.. 應是 2700年的 哀勞山 。

TOP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9-20 17:40 編輯
真的是 國王的新衣 耶,一語道破 我的 心

說真的 : 茶我不懂,更不用說 普洱茶了,只是想來這 跟  ...
puerh 發表於 2010-9-20 16:26



勸兄不要太斷章取義

看葉底也許不是看品種
但是可以看製程(製程對茶湯的影響比品種還重要)

兄說自己不懂茶
卻又說他人看葉底是假仙
這樣不好

另外
有些品種是真的看的出來的
您請喝烏龍茶的老手來看烏龍茶的葉底看他看不看的出來?

TOP

台灣茶園受日本人影響極大
係經過農改單位嚴格選種改造出來的
茶種茶葉一致性極高
雲南台地茶基本上也學習了這種科學化的技巧
在質與量上皆較易於管理
而傳統茶園的栽培型大樹茶
大部分係由官府提供的一碗種子種起
未經篩選的結果
縱使同一茶園的茶樹茶葉基本就存在變異
其實有時候小弟也會這樣思考
傳統普洱茶的拼配技術是不得不然
係自然發展的結果
而台地茶興起後
為維持原本風味
才會有所謂人為配方出來
僅提供參考

TOP

勸兄不要太斷章取義

看葉底也許不是看品種
但是可以看製程(製程對茶湯的影響比品種還重要)

ulumochi 發表於 2010-9-20 17:36



  老大您終於出來說話了呀,等你好久了
看來 真假仙 將 秦假仙 引出的方式 奏效了

34 的評語 真的比 專業的還專業。雖然我不懂茶,但看你很用心,每樣心得 回覆的 肉肉長 ,尤其那個 直接說 不是 鍋炒耶

同一種茶 為什麼 專家們 意見相佐。雖然 品茶是客觀,但為什麼品出的口感差那麼大。每個老師解答 的 答案 都不一樣,
我要 聽誰的? 我是學生,我不是粉絲-只愛自已偶像的歌。

另34的你,我覺得有些美中不足,應該還是用 忍者的造形 比較有特色。

TOP

老大您終於出來說話了呀,等你好久了
看來 真假仙 將 秦假仙 引出的方式 奏效了  

34 的評語  ...
puerh 發表於 2010-9-21 01:24



    sorry  ,有錯字,是 意見相左

TOP

同一隻股票, 同樣的線型,  就有人看多有人看空, 更何況是普洱茶, 看雜誌品茶部份, 都是名家, 但仔細看品茶的內容, 也是差很大, 該信誰?
所以參考的部份就是參考就好, 只要不是全額交割股(製程 工序, 品質有問題的普洱茶), 是一般正常的上市股票(製程 工序, 品質都沒問題的普洱茶),自己喝的感覺對了, 其實就可以了
1

評分人數

  • jihlong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