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有關金花的問題

本帖最後由 bearking4949 於 2010-9-19 20:39 編輯

請教諸先進前輩 :
1.生了金花的餅茶還能品飲否?好像無論生熟之餅查都會生嗎 ?
2.金花會退嗎?或是如何處理它 ?
3.藏茶中有些餅茶有金花,有些則餅面乾淨,如此情形是否表示該有金花之餅茶是因為前手有人保存不良所致 ?
4.此金花又與伏磚之金花有何不同?抑或相同 ?
相信許多茶友亦有如是之困惑,請諸先進不吝示教............
............感恩.........

金花?可否上個圖?學習中

TOP

請教諸先進前輩 :
1.生了金花的餅茶還能品飲否?好像無論生熟之餅查都會生嗎 ?
2.金花會退嗎?或是 ...
bearking4949 發表於 2010-9-14 15:56

1.金花肯定的是一種菌,有人認為是好菌, 有人認為是壞菌, 所以能不能飲,就變成敢不敢飲,弟是不太敢飲啦~,生熟只要濕度夠,都會有。
2.白霜會退,金花如果你不刷它,不會退。用牙刷可以刷掉一部份,但非全部。
3.金花需要濕度,所以大部份都是由內部開始長。
4.應該是相同。

菌類最大的問題,不止是在菌本身,還包括菌在生長過程中所排放出來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是有利人體的,也可以是有害人體的(如黃趜毒素),
部份中國學者有發表一些文章,但個人認為那些文章的可信度不高,不過引用的人倒不少,看您自己信不信囉~
1

評分人數

TOP

TOP

回復 3# 下港人


感謝兄高見,後學看到金花一沱沱,從心裡直打哆嗦 ......

TOP

回復 4# youcanoldman

感謝兄的訊息連結 .....著實受益良多....
若是餅已發白霉黑霉或斑等等,應該丟棄沒問題,
但是,若只有些微金花的話....飲之則心裡毛毛的.......棄之又可惜......難!難!難!

TOP

本帖最後由 bearking4949 於 2010-9-19 13:52 編輯

看了4樓所言之舊論壇,有關於金花之問題討論後,茲將其中由"鎔陞玉璽"發表於 2008-9-19 16:12 的貼文中,節錄"金花"相關之文轉貼於下,供有金花疑問之茶友參考:


金花
<資訊部份內容>
    普洱茶存放過程中,偶而是會遇到開出“金花”的現象,可“金花”究竟是什麼呢?“金花”是“冠突散囊菌”,是對人有益的酵素類菌,金花”能分泌澱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蛋白質、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使茶葉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優化。目前只有原產廣西六堡的黑茶類茯茶,才會在製作過程中刻意培植“冠突散囊菌”群落,這需要極獨特的加工工藝才能製成。“茯茶中的“金花”被當地人俗稱“黃花”,甚至作為評判茶品高低的標準,“金花”越多,茶就越好,也就越好賣,越值錢。
    普洱茶真正的金花也是“冠突散囊菌”,在存期久遠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現,製成的茶品在外冷內熱、外幹內濕的前提下,茶品內果實較多或鮮葉較粗老而茶葉滲出物濃稠情況下,且得有“冠突散囊菌”存在於茶原料內,或在製成品後攤晾過程遇有此類微生物附著,還得在短期內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後的儲藏過程中逐步生長。陳年熟茶中較陳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現幾率更高些,但也是相當少見的,畢竟“冠突散囊菌”的孢子,並不十分容易介入並適合在普洱茶的後發酵過程中大量存活。
    還有一種常滋生在“濕倉”情況下,系出普洱“造舊”的產物黃麴黴,我也給它取個混名“毒花”,它是眾所周知的有害微生物,外觀也呈黃色片狀分佈,主要生存在潮濕溫熱的環境中,依存於茶葉的營養而生長,生命週期結束後又靠孢子繁殖存續。
    黃麴黴還是和“冠突散囊菌”表現不同的,首先是黃麴黴的茶體本身黴變發粘,尤以黴菌群落最密集處,茶葉凝結成塊,沖泡時不易散開,葉極易碎,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條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長久後茶品易分拆,沖泡後葉形完整,葉有一定強度和彈性;其次,黃麴黴造成黴變過,又存儲在乾燥環境的茶,黴菌體乾癟,形狀不規則,且呈褐色或黃綠色,而“冠突散囊菌”任何時段都是金黃色飽滿的圓形顆粒,無非是前後生長期大小的差異;在休眠期,黃麴黴只有黃色粉狀孢子,但在生長期一定有菌絲形成,“冠突散囊菌”任何時期都決不會有菌絲存在;此外,黃麴黴的孢子顆粒極細微且附著不緊,一口氣即可以吹散落,“冠突散囊菌”附著緊實,不易掉落;還有,黃麴黴是絲狀成片分佈,為淺黃色,通常分佈在茶品角部;“冠突散囊菌”通常在茶餅或磚、坨的內部,為點狀顆粒,呈金黃色,茶面分佈時即便有顆粒同處分佈,但個體清晰,間界清楚;在茶品沖泡後區別就更為明顯,黃麴黴造成的黴變茶,湯色碳黑或棕黑,渾濁粘膩,味道有極強黴變的嗆人氣味,數泡後湯色很快變淡且依然渾濁,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茶色紅,且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圓順爽滑,一泡就有種特有甜香,還極其耐沖泡,十數泡也色味如故。

伏磚茶的金花
    王志剛等對茯磚茶中關於微生物的種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他認為,茯磚茶中黴菌相的優勢菌是散囊菌屬的種類,冠突散囊菌是主要的,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種類,其它還有間型散囊菌、謝瓦散囊菌、甸甸散囊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等,非散囊菌屬的黴菌出現頻率也較高,主要是黑麯黴、毛黴、擬青黴、青黴等。在發花初期,有一定量的黑麯黴、青黴,及其他黴菌存在,但當優勢菌—冠突散囊菌生長起來後,這些黴菌的生長則被抑制。研究表明,發花是茯磚茶所特有的工藝過程,進人發花工序後,磚坯溫度已逐漸冷卻至接近室溫,濕熱作用強度大大減弱。然而,正是在這種溫、濕條件下,茯磚茶中優勢微生物種群—冠突散囊菌得以大量繁殖,它們從茶葉中吸取可利用態基質,進行代謝轉化,在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同時,也產生各種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等),作為有效的生化動力,催化茶葉中各種相關物質發生氧化、聚合、降解、轉化。因此,發花的實質是在一定的溫、濕條件下,使有益優勢菌—冠突散囊菌大量生長繁殖,並借助其體內的物質代謝與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實現色、香、味品質成分的轉化,形成茯磚茶特有的品質風味。

http://www.puernet.net/Article/2008/1120.html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發酵工業網】

TOP

一直想知道的.今日終於了解.感恩

TOP

看了4樓所言之舊論壇,有關於金花之問題討論後,茲將其中由"鎔陞玉璽"發表於 2008-9-19 16:12 的貼文中,節錄" ...
bearking4949 發表於 2010-9-18 21:57

這篇報導一直是被引用最多的,但小弟還是要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思考,
第一,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佚名。
第二,並沒有寫出實驗的單位及作法。
第三,文章的寫法很商業,並不專業(對人體有益的...,他說了算?)。
第四,在中國以外,並沒有看到(至少我沒有)其它國家所做的相關支持的研究報告。

弟不是要吹毛求疵,但是要喝下肚的東西還是要小心點.....

TOP

是要喝下肚的東西還是要小心點.....下港人 發表於 2010-9-25 11:42



    是要喝下肚的東西還是要小心點.....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