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這是聯合報這幾天洪蘭教授發表的文章,第一句「執意要選」不要理他,但是第二句「不理性的樂觀」但建議大家看看!會不會被「藏茶」太過樂觀了!
洪蘭:執意要選 不理性的樂觀
【2011/10/25 聯合報】@

報載大學生與第一次的性行為者不戴保險套的比例異常的高,雖然愛滋病已被稱為世紀的殺手,還是有很多人不怕,認為自己不會中獎。心理學家一直不懂,人為什麼會這麼不理性的樂觀,這個現象從投資、競選到不相信自己會生病都有看到,最常看到的就是闖紅燈的人不相信「爭一秒毀一生」,他們都自信滿滿地說:「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甚至高速公路上,打出本月車禍死亡人數,都不能使人們減速不超車,這種不理性的樂觀究竟是怎麼回事?

最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者在大腦裡看到了一個可能的原因。他們先給十九名大學生做樂觀/悲觀的人格測驗,然後請他們躺在核磁共振中看八十個事件,如在網路上買到假貨、腳踏車被偷、不舉、不孕、盲腸炎、在路上被搶、高血壓、癌症、離婚、中風等等。請他們就這件事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機率做個估計,然後告訴他們,這件事實際發生在跟他們同樣年齡,同樣社經文化地位的人的機率,最後再給他們看這八十個事件,看他們知道了實際發生的機率後,對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改變了多少,並找出大腦處理這些訊息的地方。

例如,「癌症」這個字第一次出現時,受試者估計自己得癌症的機率大約是百分之四十,然後實驗者告訴他,實際的機率是百分之卅。當「癌症」再出現時,他就作出了因應的改變,把估計值下降到百分之卅一;但是假如第一次他估計自己得癌症的機率是百分之十,而實驗者告訴他實際的機率是百分之卅,第二次再估計時,他的估計只增加到百分之十四而已。也就是說,大腦對訊息的處理是不對稱的,假如新的訊息比他預期的好,對他有利,他會更新資料,但是如果比他預期的不好,他會置之不理,或只作小幅修正,這叫「選擇性的偏見」,人只聽自己想聽的。難怪溝通這麼困難,連面對面的溝通都會出錯,被人懷疑誠意不足。

研究者發現,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及它附近的內側額葉區及兩側前額葉皮質區都跟這現象有關係,其中樂觀者的右邊腹前額葉迴(inferior prefrontal gyrus,IFG)在接受到不好的訊息時,會減低活化,降低負面訊息的影響,越樂觀的人,看到不好訊息時,這個地方的活化越低;如果是好的訊息,那麼內額葉皮質區(MFC)、左邊的IFG和小腦都大量活化,而高和低樂觀者在此活化的情形一樣。即不論悲觀或樂觀,大家都愛聽好話。我們看到壞訊息只有右邊IFG一個人在負責,而好的訊息有三個地方在負責,就難怪忠言逆耳,人人都報喜不報憂了。

這實驗顯示了大腦是不對稱的處理訊息,選擇性的偏見,很多時候,真相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樂觀。

希望這個實驗能對堅信選情樂觀,執意要參選的人提供一些忠告,請理智的評估一下選票,或許現在懸崖勒馬還來得及。
1

評分人數

  • kissesteven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