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論壇的發言與人氣   許久沒有這麼熱烈了    這是我看此帖的第一個感想
當然    這都要歸功   烏大  一出筆   就語不驚人死不休   引起眾茶友的矚目與關注
應該正面看待   烏大   對於骨董茶考證這種緝而不捨的精神與所做的努力
引起的回響與效應    連對岸也熱鬧起來    我個人覺得值得大大地讚賞
連帶也促使我用功起來    今把一些相關發現po上來討論一下
1.同慶號的後代還有人在勐臘做茶(甚至還有一位在台灣)
    應該找對岸的茶友問一下就知道同慶號的製作工藝
    或者找後期從同慶號出來開業   如"守興昌號"等茶號的後人也可問明白
2.大部分老茶莊主人均來自"石屏"  石屏商幫在各地均建有會館   應該也留有下
   相關文獻可以進一步考證   
3.前易武鄉長   張毅  可以說是非常用心  且認真的鄉長    其所撰述的"易武鄉志"
   應有一定的可靠性   當然在台灣人去過易武後   為保護所謂"傳統製造工藝"
   可能會有所保留   但應該從後期之"真淳雅號"  與 "順時興號"上可以得到驗證
4.關於早期骨董號級茶有沒有春料  ?   依我個人經驗判斷   "一定有"  而且是一定的比例拼配
    因為號級茶大部分都是"山頭季節拼配"  這是大部分老茶人告訴我的  因為以前茶號多  茶菁少
    大部分茶號要到處收茶菁    況且沒有一定的量   要高價請揉茶師傅  成本不划算
    況且所有的號級茶內票與內飛都有強調    另外從周兄所po的號級茶條索照片也可看出
5.烏大對於"大樹茶有沒有明天較持保留看法"    我個人倒覺得樂觀    因為所有號級茶都強調    "正山"
    出產     意思是指原料出自  "六大茶山"   這些茶山從清朝發展到民國  樹齡樹高應該都不是小樹了
    更何況這些 號級茶莊  會強調出產自  "正山"   主要為與當時低海拔的 "垻茶" 做市場區隔   小弟改天
    找一個較原始史料來證明   我記得好像有提到   這些號級茶在出產時沖泡的茶湯口感就已經是"清香
    溫和好入喉"   而不是苦澀難耐   這點更與近代或現代出產的"大樹茶"口感上較相似
以上個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若有繆誤之處   也煩請茶友們不吝指正
  
"有一個推論  小弟個人覺得比較不河裡
11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